客户画像和客户标签 - 外贸增长黑客500方法162(客户画像作用)
新业务员喜欢抓客户数量,老业务员喜欢挑客户质量。因为老业务员知道,一个客户引进来,询盘,到下订单,再到成为年交易额大的客户,不知道要经历多少坑。往往能成为企业大客户的就那么几个。
老业务员经验丰富,心里早有一张“核心客户画像”,并有清晰的辨别标准,即“标签”。不会把太多时间浪费在鸡肋客户和非客户身上。
线上运营和线下销售都是同一个道理。亚马逊站外引流的流量质量辨别,阿里国际站的客户质量辨别,拼单核心客户辨识,都需要先对核心客户进行分析,最终根据用户(客户)行为,进行“标签”化工作,提高引入客流的精准度。
并且要根据用户行为积累,不断更新和升级“标签”的内涵。大部分企业还是忘了给客户画张画像,给新老业务人员一个辨别标准。以至于新人要重新趟过很多坑,吃过亏,才积累足够的经验。
没有清晰的客户画像,不仅导致营销不精准,营销成本高企。
还会导致,新人有个错误的思维习惯:熬得足够久才能成功!却忘了深入思考的重要性。忘了在行动前,先思考核心客户长什么样?
在哪些渠道出现核心客户的几率大?核心客户有什么特征?用什么样的方法辨识客户?(一)没有标准的拉新是低效率的。
经常是花了很多钱,吸引了很多人,回复了很多询盘,寄出了很多样品,就是没接订单。
案例1:
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或者在锦汉馆,现在有很多国外客商已经和中国企业是合作关系,他们来看展拿目录,只是为了了解同行和竞争对手产品,来套目录和价格,怎么辨别?
所以肯定不能,见到老外就觉得一定是客户。 在深入交谈前,一定要先问清楚几个问题。 确认符合公司客户画像的标准,才可以深入交谈。
比如:您来自哪个国家?公司属于什么行业?企业的简单介绍?业务模式?一般从哪个国家采购最多?在中国采购最多的产品是什么?在哪个省份采购比较多?在中国有合作伙伴吗?另外,东南亚工厂同行越来越多,套样品和价格,怎么办?展会前是否想好预案,指导业务员应对方法。
案例2:
据说阿里巴巴有个地推团队,叫中供铁军(中国供应商销售铁军)。都要招“能吃苦耐劳”、“抗压力强”的人。
所谓“苦大仇深”的人。 具备“苦大仇深”标签的人,如何能辨识出来呢?肯定不能直接问。 直接问,是问不出来的。
他们设置了面试问题:“你觉得你经历过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从面试者的回答,就可以初步判断对方是否吃过苦。有个毕业生回答是“我觉得最痛苦的经历是,有一次从宁波坐动车到上海,没买到票,一路站过去。痛苦死了。”
体会一下这位同学的吃苦指数。案例3:
聚单网招募城市代理,原来要求比较低。只要有从事进出口业务经验就行。后来发现,自己有店铺的代理,容易接受把店铺改造成“样品体验店”。这样业绩比其他代理好很多。后面公司对代理资格做升级,把“是否有店铺”做为城市代理招募的重要标准-“标签”。失败案例4:
公司原来做个Facebook直播活动,要求群里的人每邀请20个人入群,获得一次抽奖机会。十天内群涨粉2000人。
但新入群的多数是想获得免费产品的人,并非我们的核心客户。 虽然通过活动吸引的2000个老外入群, 但没有一个有效的2B客户。
此活动就是没把核心用户画像画好,没把辨识标签梳理好导致。案例5,
公司一个部门运营的whatsapp群,已扩展到三个群。
用户非常精准,都是墨西哥的小买家。每次拼单,一两天时间都能达到1500以上的订单量。效率非常高。群成员很活跃。
这个部门在建群之初就做得很细致,了解每位入群人员基本情况。群主与成员互动频繁,建立信任。群成员邀请新成员入群时审核也比较严谨。群主心中有明确的用户画像和审核标签。这样聚积起来的群就很有战斗力。(二)供应商管理前置,标准前置
案例:
花点时间,是发展非常迅速的互联网鲜花定制品牌。
他们在做供应链管理的时候, 先是采用评分系统对花农做管理。 对每个花农每次送来鲜花做评分, 然后把合格的鲜花收下, 把不合格鲜花退回。
并给花农做鲜花合格率评分并记录。 这样的一套管理逻辑, 是把“标准”放在入库这个节点上。 导致平均合格率只有78%。 花农不满意,
企业也不满意。后来花点时间把选花的标准前置, 提前告诉所有花农,花点时间所有的收鲜花的标准,不同品种不同的收花标准。
这样花农从种植开始,就会注意到按“标准”来种植。 从选种、花期、采摘、包装、配送,都完全按“标准”来。 按供应商管理前置和标准前置的逻辑,
使得花农平均合格率上升到98%。磨刀不误砍柴工, 作为外贸企业, 先给核心客户做个画像, 然后分解成为核心“标签”, 让所有业务员知道。
这样业务员在引入客户的时候,就会从源头按标准去获取客户。 这样才可以实现精准营销。
(三)标签怎么做?
先对企业核心客户数据进行拆解,分析,归类, 表格化, 数据化,然后再推倒出营销标签。
并按营销标签执行营销选择。1, 基本标签
国别, 性别, 年龄, 教育水平, 宗教信仰, 性格情绪, 自媒体偏好,
等等。2, 属性标签
客户行业, 客户偏好, 生意模式, 价格偏好, 新产品接受度, 采购周期, 认证要求,
客户企业内部管理状态, 品质要求强弱, 等等。3, 营销标签(引导标签)
最终根据基本标签和属性标签,
推导出营销标签:低价客户, 高价客户, 新产品偏好型, 订单量大, 品质要求高, 订单量小, 老板直接采购, 买手采购, 样品需求高,
包装要求高, 线上营销型, 线下营销型, 认证要求高, 等等。有了以上标签, 再来匹配我们的产品, 供应链, 业务员,
展会选择,渠道选择, 都会目标清晰很多。(四)在所有环节进行标准嵌入核查和优化
拉新,
引进新客户阶段
激活, 客户询盘打样阶段
留存, 客户下订单阶段
活跃度, 客户持续下订单, 甚至介绍新客户给企业不同阶段,
都思考嵌入客户辨别“标签”。 不断升级和优化标签。在拉新阶段, 通过设置问题和话术, 鉴别出企业高匹配度的客户,
重点服务。
(对于互联网项目来说,对于引流渠道的选择,就要思考核心客户匹配度问题。一定要选择核心客户聚集的渠道作引流)在激活阶段,
通过客户的询盘内容, 修正对客户的印象,
修正标签。根据标签做更精准的产品推荐和服务。
(对于互联网项目,要引导用户不仅是注册,还要培养使用习惯,让客户发现网站价值,客户成功网站才会成功)在留存阶段,
客户下订单了, 跟企业磨合期, 继续对客户行为进行跟踪和评判。 并做服务优化匹配,
比如推荐更多合适的产品和服务给客户,增加客户信任,产生客户粘性。期待变成持续订单大客户。最后,客户如果已经是企业大客户,
重点拆解分析和总结客户的基本标签和属性标签, 让这类客户标签成为企业的重点营销标签。
(五)从结果倒推选择
活跃客户画像画好后, 我们重新倒过来思考, 在展会开始, 在网站引流, 在企业活动中,
如何找到最终能成为活跃客户的人群。 根据活跃客户画像选择展会, 选择引流平台, 选择营销渠道,
选择活动方式。从选择渠道,开发新客户开始,就要想到每一步如何高效筛选出品质客户。从核心客户群不断提炼优质客户特征,再指导前期开发工作。如此往复,才能精准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