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订立的电子劳动合同,可以作为书面劳动合同(电子劳动合同采用了多种科技手段)
微信右上角搜索关注(铁军普法)法治新闻
01、重庆姐弟坠亡案二审延期至4月6日开庭
记者从多个权威渠道了解到,因辩护人申请,原计划4月3日二审开庭的重庆姐弟坠亡案,延期到6日开庭审理。2020年11月,重庆市南岸区某小区内两名幼童坠楼身亡。经警方侦查,该起坠楼事件是一起故意杀人案,两幼童的父亲张某及其女友叶某尘系嫌疑人。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张某、叶某尘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审宣判后,两被告人提出上诉。
02、红通人员孙锋诈骗受贿案一审开庭
3日,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国农业银行江阴要塞支行原行长孙锋诈骗、受贿一案。案件将择期宣判。孙锋2011年12月外逃菲律宾,2015年4月被列为“百名红通人员”。2022年5月,通过国际执法合作,孙锋在境外落网并被遣返回国,系“天网行动”开展以来,第61名归案的“百名红通人员”。
03、北京全面推广免罚慎罚制度
2022年,北京在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全面推行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一年来,在城建环保、经济调控、民生社会、专项管理和综合执法等多个领域,北京市级行政执法机关办理不予行政处罚案件25819件,免除罚款约1.25亿元。(人民日报)
04、《广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年)》出台
其中明确,到2025年,“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优化,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的群众知晓率、首选率、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力显著提升。
铁军律师团每日普法
依法订立的电子劳动合同,可以作为书面劳动合同
编者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采用电子形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事后劳动者主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不予支持。
案情简介:
于某于2020年12月10日通过某物业公司面试后,任该公司项目物业秩序部程序员一职。2020年12月17日,物业公司向于某出具《电子签名使用授权书》,明确将使用电子签名完成所有相关文件的签署。随后,于某填写了入职须知,书面同意签订劳动合同。当日,物业公司人事李某通过微信向于某发送“扫码入职”二维码,双方进行电子合同的签署,于某微信回复“同意”,随后回复“完成扫描”。同日,于某在“劳动合同签收单”上书面签字确认已收到劳动合同。
2022年3月7日,于某离职,申请劳动仲裁,认为某物业公司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要求该公司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71105元。
仲裁委认为:
仲裁委审理认为,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第三款规定,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以书面形式订立合同。物业公司在于某办理入职手续时要求其签订电子劳动合同,于某同意并完成电子合同的签署,在“劳动合同签收单”一栏中明确也已收到劳动合同,据此认定于某已根据公司要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于某再主张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缺乏事实依据。
最终仲裁委裁决对于某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的请求,不予支持。
典型意义:
随着电子数据技术的日益发展,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网页、电子文档等各种电子信息进行交流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电子网络平台签订电子合同已然成为一种新形式。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劳动用工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采用符合《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形式签订电子劳动合同的,应当视为双方已经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
来源:大律君、今日、澎湃新闻、南通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