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电子银行慎开关联账户(关联银行电子账户是什么意思)
典型案例
黄女士在A银行申请了一张普通卡和一张理财卡,同时开通了两张卡的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服务。黄女士有一家网店并一直使用普通卡作为交易资金往来账户,账户上无大额存款。2011年5月,一男子称欲购买大额商品,骗取了黄女士普通卡的账号、取款密码和电话银行密码。考虑到卡内没有大额资金,黄女士未采取措施。两个月后,黄女士发现理财卡账户里的几万元款项被转走,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起诉A银行。
黄女士认为,自己虽然将普通卡的密码泄露给犯罪嫌疑人,但未透露理财卡信息,A银行存在未告知其电子银行账户联动特征的过错,导致自己在不了解风险的前提下开通了两个账户的电子银行,两个账户取款密码不一致,但电话银行密码被A银行默认一致,故A银行对其理财卡上款项被盗应当承担返还义务。A银行称,黄女士账户损失的直接原因是其自身未尽到谨慎保管密码的义务,银行对黄女士的损失不负有责任。
争议焦点在银行责任
与传统柜台操作相比,电子银行方便快捷,节约了金融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活动效率,使用者数量增长很快。随之而来的,电子银行业务涉诉情况也开始出现并呈上升趋势。
电子银行诉讼存在一些特点:原告基本为电子银行签约客户,因其账户存款丢失起诉银行要求返还存款,案由多为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案件大多涉及到刑事犯罪,并与网络诈骗、电话诈骗等高科技犯罪联系紧密。涉诉案件的电子银行客户在其存款丢失前,通常与某一陌生人以网络方式或者电话方式联系过,部分客户甚至向陌生电话或陌生人透露过自己的账户、电子银行密码或取款密码。
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银行是否风险提示到位、是否明确告知客户权利义务、银行电子系统风险屏障是否合理到位等问题。
不同的账户应分别验证
从银行的角度看,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流程告知和风险披露义务不足。在客户签约时,对电子银行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每一步操作相关的后果说明不充分,电子银行业务有新的发展时,未及时将业务内容和风险以适当方式通知到签约客户。
其二,电子银行客户身份识别验证过于简单。与传统柜台操作不同的是,电子银行业务操作无法当面核实客户身份,利用高科技手段的犯罪必然给电子银行带来高风险。银行可以在密码确认之外尽可能地设置更多的个人信息验证要求,以帮助客户降低账户被盗用的风险。
其三,在银行电子系统设置和配套服务中,尚有进一步提高安全性的必要。现部分银行在设置电子银行的共同密码时只需要输入某一个账户的取款密码,其它账户也能“打开”。不同的账户应分别验证、单独操作,避免因密码通用造成账户交叉操作、一损俱损。
关联账户易被遗忘
以客户的角度来看,使用电子银行业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签约时不了解电子银行的具体操作流程、业务特点和注意事项,仅享受便捷却对风险把握不到位。二是使用电子银行时常常不注意谨慎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和各种密码,使犯罪分子有机会窃取或者骗知。三是在出现异常情况后未及时查询全部关联账户的情况,并做出挂失等相关处理,导致损失进一步扩大。
立法机关应进一步细化电子银行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监管机关应加大对电子银行业务新功能的监管,并对推广中反映出的问题尽快予以反馈并解决;公安机关应加大对电子银行诈骗的侦查力度,以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