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劳动合同获官方肯定,多家龙头企业早就尝试了(电子劳动合同有效吗?)
近日,人社部印发文件,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采用电子形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则消息在当天登上了微博热搜。疫情期间,提倡远程办公,减少人员聚集,降低传播风险,电子劳动合同被官方肯定,这对“无接触”签约来说,无疑是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实际上,这并不是人社部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推广电子合同。2月1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在国务院召开的疫情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就明确表示,鼓励网上面试,网上签约。
其实,企业在电子劳动合同的应用上,已经有很多成功的实践成果,尤其是各行业龙头企业的探索经验,在业内已形成非常好的示范效应,带动了更多企业尝试借助电子合同这类手段进行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电子劳动合同因其在效率、成本、合规上的独特优势,也逐步成为众多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标配”,传统纸质合同签署习惯开始转移到线上,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
记者从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法大大了解到,目前在人力资源场景下采用电子合同的企业就有携程、搜狗、海底捞、完美、天虹集团、丽珠医药、利丰、帆软软件、森马、斐乐、银鹭、太平鸟等行业龙头企业。企业在劳动合同签署的工作上,至少节约90%的签署时间、降低85%的签署成本。
富士康iDPBG事业群项目负责人表示,一天签大量劳动合同,是富士康iDPBG事业群的常态。在高频的签约场景中,电子合同可以很好地帮助富士康iDPBG人资工作提升效率,同时更好地保障员工权益,这也是富士康iDPBG一直特别关心的问题。
劳动合同法是劳资双方出现劳动争议时的重要裁判依据。一份电子化的劳动合同签署是否规范,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一直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担心的问题。以前就曾经出现过劳动者找人顶替签名,事后将企业告上法庭的“劳动碰瓷”案。因此,人社部发文中重点提到:“用人单位应保证电子劳动合同的生成、传递、储存等满足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确保其完整、准确、不被篡改。”这意味着可信电子证据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企业、政府机构都需要借助更多技术手段,保障签约后的处置有序进行。
法大大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法务官梅臻律师介绍,通过技术手段,已经可以实现电子合同签署、存证、司法鉴定、争议纠纷在线处置等环节的全流程线上处理。在确保电子合同的生成、传递、储存等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同步校验签约双方的身份主体、签署意愿及流程,确保劳动合同签署环节所涉及到的证据链完整、准确、不可篡改且真实有效,全方位确保企业用工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代丽丽
编辑:蔡文清
流程编辑: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