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法院一周要闻请您看(南京法院电话咨询电话号码)
本周的审判执行,我们这样干
1、母女协议女儿分期8年返还售房款,承办法官孙军说,“母亲今年已经79岁高龄,仍在外独居漂泊,8年的分期付款,对她来说显失公允。”最终,法院判决:女儿在半年内还清售房款。详见中院周一“经常相遇的‘小案’”专栏。
2、南京市建邺区法院在全市法院首个成立“家事审判中心”,并以此为载体进行审判方式与工作机制的改革,让家事审判有家的温度,助力“家和万事兴”。详见中院周二的报道。
3、一边是申请执行人处于破产程序中,急需执行款给付破产债权人,另一边是被执行人受疫情影响自身经营面临困难。“让它活,才能有钱给!”江宁法院用善意执行为企业“解困”,仅用了1个半月的时间,就将一起执行标的超千万的案件顺利执结。详见中院周三的报道。
4、黄某因任职期间对外投资其他公司被开除,遂将“老东家”诉至法院,要求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金、年终奖等计115万余元。“老东家”则称其“脚踩两只船”,业务被其投资的公司“挖走”。法院判决:在职期间违背忠实义务,解除劳动合同合法。详见中院周四的报道。
5、7月31日下午,市法院召开军转干部座谈会。会议由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刘从廷主持,党组成员、副院长衡阳,一级调研员刘国明、陈先华,军转干部代表等共计2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此外,市法院还推出部分优秀军转干部集锦。详见中院周六的报道。
基层直通车,带你了解基层动态
改革篇
玄武法院:30日,召开电子送达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这是在法院系统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的背景下,玄武法院的又一创新性举措。签约仪式上,10家律所负责人及8家金融机构负责人纷纷签署了《关于诉讼文书电子送达的合作备忘录》,并在玄武法院制作的电子送达倡议书上签字。
建邺法院:构建“1+10+N+N”多元解纷网,推行类案专业化特邀调解模式,即以立案庭下设的非诉服务联络办公室为中心,依托道交一体化调处中心、家事审判调解中心、金融纠纷诉调速裁工作室等10大平台为纽带,以N个调解组织和N个调解员为支点的多元解纷网络。
执行篇
秦淮法院:积极推动出台《关于与各街道建立“网格陪执”联动工作行动方案》,明确工作事项、工作流程、保障措施,落实网格协助执行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开展,努力打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雨花法院:23日,对一起返还原物纠纷案件中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强行侵占国有资产的被执行人贺某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将被非法侵占4年的国有复建房依法收回。本案的顺利执行切实维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提升了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
溧水法院:为加强执行联动,切实解决执行难,28日溧水区召开法院执行工作协作联动机制座谈会,会议由溧水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水振华同志主持,溧水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霞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各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普法篇
浦口法院:28日,开设云端系列小课堂,为同学们线上讲解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的小常识。
高淳法院:30日,高淳法院迎来市“七五”普法评估验收。检查组一行实地查看普法宣传展示,详细了解高淳法院“七五”普法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对高淳法院“七五”普法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案例篇
六合法院:王某在农科院的羊场做饲养员,后被感染布鲁氏杆菌病,经相关部门认定属于工伤。王某与农科院在赔付金额上分歧强烈。人民调解员通过电话、微信、面谈多种方式与双方协商沟通,双方达成一致,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
江宁法院:对于机非混合、未施划交通路标线的道路,非机动车、行人应当靠右行,但对于路面宽度超过7米的,非机动车、行人的通行范围,却容易被人忽略。本期的“小法3分钟”推出案例:原告骑电动自行车发生交通事故,因超过了自动自行车在道路上的通行范围,而自行承担20%的责任。
鼓楼法院:以“微信群”预约探视、监督探视进程,让双方在合理协商的基础上约定安排探视方式和时间。鼓楼法院智慧化解了一起历时7年、5次申请强制执行的探视权执行案件。
党建篇
新区法院:29日,新区法院组织分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分党组书记、院长朱绚凌要求全院认清职责使命,激发干事创业的使命感,牢记入党初心誓言,永葆干事创业的进取心。
建议篇
栖霞法院:崔建法官就“多房一押”会出现部门之间、当事人之间互相“甩锅”导致执行不能的情况,向南京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发送规范抵押登记办理流程的司法建议。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高度重视,及时回复,将此类要求注销部分抵押的法院协助执行案件,纳入抵押权变更登记业务类型。
赋能篇
江开法院:近日开发区法院召开半年工作总结部署大会。1—6月新收各类案件3470件,办结3473件,结收案比100.09%,全市排名第一;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执结率100%,全省排名第一。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陈晨要求下半年全院以党建、审判质效、工作品牌、作风建设为抓手,争先进位,创新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