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金融机构齐聚秦淮法院,都为了一件事(十大金融机构排行榜)
南京是最高人民法院授权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的20个城市之一。如何种好改革“试验田”?全市基层法院都进行了积极尝试。今日起,我们新开辟“种好繁简分流试验田”专栏,陆续推出各家法院的新做法,首报秦淮法院的做法,敬请关注。
清明节前,中国银行江苏分行、南京分行,工商银行江苏分行、南京分行,建设银行南京分行,农业银行南京分行,浦东发展银行南京分行,招商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行9家金融机构代表齐聚秦淮法院,共同签署了《关于诉讼文书电子送达合作备忘录》,并递交了电子送达地址确认书。这个“1+9”签约活动,是秦淮法院落实《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方案》在全市的率先实践。
秦淮区是南京的商务商贸、金融服务聚集区,汇聚了新街口、夫子庙两大商圈,金融机构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商品经济发达,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集聚,金融类及金融机构批量案件数量多、占比较大,创新并改善金融类案件的诉讼服务方式尤为必要。
根据协议内容,秦淮法院与辖区金融机构将建立统一、规范的电子送达合作机制,通过预留的电子送达地址信息,由集约化送达中心依托秦淮法院智慧司法服务平台,以电子送达的方式向辖区金融机构送达在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诉讼文书,使得金融机构参与诉讼更加高效便捷,减轻诉讼成本,同时大大提高案件审判效率。
过去送达工作大部分采取传统的纸质邮寄方式或直接送达的方式进行送达,耗时费力。对于同意采取电子送达的金融机构,每一件案件均需要当事人或其代理人签署一次电子送达同意书及地址确认书。由于秦淮法院金融类案件数量较多,重复的工作流程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也给当事人带来不便。
签署协议后,金融机构书面确认同意法院对诉讼材料采取电子送达方式,并填写电子送达的地址确认书,有效期为一年。当签约机构通过网上立案平台提交纸质诉讼材料,法院立案后,法院即依托智慧司法服务平台,按照签约单位预留送达地址进行电子送达。当事人会接收到法院送达平台发送的电子送达通知短信以及登录秦淮法院司法文书签署平台的签收文书的链接地址、登录账户以及验证码,登录后通过点击“待签收文书”查阅签收文书列表,并查看或下载电子诉讼文书。
相较于传统纸质邮寄或直接送达方式,电子送达运用科技手段消除了长期存在于送达路上的障碍,是法院适应互联网时代人民司法需求的重要改革举措。通过与金融机构签订同意电子送达的一揽子协议,共同构建统一、规范的电子送达合作机制,实现金融机构参与诉讼更高效便捷、诉讼成本更低,法院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办案效率的“双惠共赢”。各家金融机构代表均表示,电子送达既提升了审判效率,又方便了当事人、代理人,今后会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及时反馈使用情况,不断完善电子送达。
这个电子送达方式效果怎样?签约前,秦淮法院进行了演练: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对5家试点银行成功送达18份判决书,平均每份判决书送达时间仅需95秒。
秦淮法院副院长王迎新说,以集约化方式进行案件诉讼文书电子送达既是基于“两个一站式”建设要求,也是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长期以来,“送达难“是制约金融案件审判效率的一个重要问题,与金融机构达成电子送达合作协议,是秦淮法院对繁简分流改革更深入的探索,也是提升诉讼服务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