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解构UU跑腿,杀出重围做到全国前三,UU做对了什么?(uu跑腿是干什么的?)
1
创业是会上瘾的!
这个国家中,最著名的连续创业者,是马云和王兴。
阿里是马云的第四次创业,在此之前的三次都失败了。而王兴更是夸张,一本写王兴的商业传记书籍,名字就叫做《九败一胜》。
在马云和王兴的极度成功之下,他们过往那些失败往事,才会被当做传奇故事广为流传。
但那些更多的、如同漫天繁星一般的失败者,则早已沉寂在历史的大潮中,时日渐久,甚至连很多创业者的名字都堙没了。
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一辈子也许只有那么一次发现风口的机会。最早的门户、电子商务、社交、一直到后来的即时配送、短视频、共享经济,以及最新的社区团购。
很多人的一生便因为发现一次风口而彻底改变,很多人也就终生困在了一次风口里,就像共享单车OFO小黄车的戴维一样。
像马云和王兴一样,越败越勇的人毕竟不多。
很多人不知道,在今天名声赫赫的UU跑腿,也是连续创业之后的产品。回视历史深处,UU跑腿前身只是大一学生写的一款叫做《悠悠江湖》的游戏。
但那却是乔松涛创业的开始。
至今回想起来,老乔应该是很感谢那款游戏的。
它让他赚到了一笔钱;更重要的是坚定了此后创业的信心;并且留下了悠悠这个名字——从此以后贯穿在乔松涛的创业历程中,一直到今天的UU跑腿。
而在《悠悠江湖》和UU跑腿之间的漫长岁月里,是游戏、社交、数据挖掘、众包,也是乔松涛千姿百态的创业之路。
显然,这也是一个连续创业者的故事。
2
所以,在楷林国际UU跑腿总部的办公室里,老乔追述创建UU时,认为“最大的优势可能是之前创业经历所带来的经验值,比很多人经验可能更丰富一些。”
这让他开始启动UU跑腿之前,真的会深度思考这个市场,透视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竞争对手是一个什么样的段位,他们的基因是什么?
也真的会深度思考在这个市场里,我是谁,我有什么样的能力,我的能力在这里能做些什么事情。
老乔说,这是前期必须要想清楚一些事情。
在采访中,我们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是,在创业前期如何选择市场?
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这都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它事关立项是否成立。而市场容量和深度,又关系到到底能走多远?
所以,UU跑腿到底该切入哪些市场,成为第一个核心问题?
在做市场测算的是时候,首先确定的是同城配送肯定是一个超过万亿的市场。而在UU跑腿开始进入的时候,整个市场基本在5000亿的规模。
这5000亿不可能全部都做,那样一定会死,所有UU跑腿又切出来一个20%的市场,就是1000亿的中长距离的餐饮市场。
虽然后期的业务走向并不一定完全契合这个预定,但足够宏大的远景,却能激发一个创业团队足够多的激情。
第二个重要的问题是,前期应该进入哪些城市,又该将哪些城市作为最早起步的市场?
UU跑腿的做法进行是市场实验。
他们选了四个典型的城市,郑州、西安、开封、固始县。这基本包含了一线城市之外的所有市场特征。
结果发现固始县根本就做不起来,而开封、西安就能做的很好。
所以,类似西安、开封的城市就是可以复制的。
这些对于UU跑腿前期的创业阶段,显得特别的重要。
它决定了一家创业公司前期的章法和步骤,而不是胡乱做事。
有多少创业公司,就是倒在了空有想法和激情,却没有落地实施的可执行节奏。
3
UU跑腿的灵魂人物是乔松涛。
很多时候,老乔的气质就决定了这家企业的气质;老乔的做事方式也决定了这家企业的做事方式。
老乔一直为UU跑腿灌输的价值观是:守正、出奇。
老乔说,守正是把该做的事要做对,出奇是在做对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
老乔非常欣赏美团王兴的一句话,通盘无妙招,日拱一卒。
这显得很笨,但对于一家创业公司却很重要。
康东辉是在2015年10月——UU跑腿创立不过三四个月时加入的,如今已是城市渠道招商部的负责人,这个部门的主要责任是城市拓展,这也是UU最核心的部门之一。
所以,UU跑腿从1到今天所走的几乎每一步,他都经历了,是打过仗的人。
在康东辉入职的时候,UU跑腿刚遭遇了创业之后的第一个服务危机。
那是2015年的七夕节。订单量突然暴增,导致UU跑腿的运力支撑严重不足,最终不管是商户还是用户,服务体验都一塌糊涂。
这个类似于天猫双十一前期流量太大系统停摆的故事,是UU跑腿所遇到的第一个教训。
但这件事,最终成为一个化危机为增长的成功案例。
在七夕节的教训之后,在迎战几个月后的圣诞节时,UU跑腿提早了一个月进行筹备和应对。
他们想了一个非常笨的办法。
彼时尚是市场部普通职员的康东辉买了一份郑州市地图,和同事在圣诞节的头一天下午就开始进驻商家,目的只有一个,将所有的客户订单全部梳理一遍。
从1号单排到几百号单,全部在地图上详细标记。标记完成再梳理配送路线,将同线路的订单统一交给同一个配送员。
在梳理订单的时候,他们同时做的另一件事,是将认识的配送员拉了一个微信群,并且在头一天晚上就告诉他们一定要等UU的单子,保证每个师父第二天都能挣200块钱。
这个时候,师傅们并不是很相信一个新平台能让他们挣到这么多钱。
在梳理完订单之后,他们开始跟师傅一个一个打电话,问师傅睡了没。师傅说没呢,等着你们的单呢。
最终,在天亮之前,他们将所有的订单给师傅们分配完成。
结果第二天早上八点,陈寨花卉市场还没有开门,所有的跑男就聚齐了。
花卉市场的店家都震惊了,他们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境况。
市场一开门,所有订单开始按部就班的流水线配送。
这也震惊了当时很多同行的市场部。所有人都不懂,UU跑腿为何有这么多的鲜花,有这么多的客户。
康东辉跟我说,其实为了做好这次圣诞节,他们是提前一个月开始进驻陈寨花卉市场。陈寨花卉市场一共有四排200多家商铺,他们每天都进场,帮着商家摘花包花,就这样一点一点包出感情。
如今,节日进驻商家帮助下单,已成UU的传统
那时候,花卉市场有一批固定的配送师傅,就和那个时候每个城中村口都有一批固定的摩的师傅一样。
花卉市场下午六点半下班,康东辉他们就每天拉一批师傅去喝酒。也没钱,就去旁边的张家村吃大盘鸡。
每次七八个师傅,连吃了一个月。时间久了,师傅慢慢开始尝试着相信UU跑腿。
最终,正是这些师傅完美的完成了圣诞节的配送,也成为UU跑腿最早的一批核心跑男。
在回溯往事时,康东辉最难忘的是2016年初春的那场大雪。
在我的记忆中,那是一场郑州近些年来少有的大雪,甚至城市公共交通停了整整三天,因为我记得至少连续有三个早上,我是步行走到CBD上班的。
在当时,几乎所有的同城配送基本都停了。老乔说,UU不能停,大家都不送,UU必须得送。
在大雪中,从老乔开始,全员上街接单配送。
康东辉在大雪中,接了一单银基王朝的单子。
UU跑男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电动车,但是深雪里只听到电瓶嗡嗡的响声,却骑不动。公交车已经停运,只有少数出租车在运行,不打表上车200。
最终这一单他是走过去的,用了三个半小时的时间,将一个15元的单子,送到了花园路。
这个类似于2012年北京大雨之夜滴滴一战成名的故事,是我听到过的郑州创业者中最励志的故事之一。
正是这次的配送,让UU跑腿积累的第一批口碑,不管是用户还是商家都非常认可。
这是前期UU跑腿打市场几个简单的故事。
你会发现这些方法都很笨,但是正是凭借这些笨方法,UU跑腿在市场立住了。
4
UU跑腿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中国互联网服务行业的扩张、死亡和蜕变史。
2017年之前,是国内同城配送竞争最激烈的时刻。
在另一个赛道——外卖打的最激烈的时候,上演的是今天我们熟知的千团大战。
同城配送没有这么大的规模,但能覆盖5个城市以上的成规模的企业,也超过了300家。
这是另一个百团大战的故事。其激烈程度,不输于任何一场抢夺新风口的商战。
2016年,单一个郑州市场,就有将近30家同城配送的公司,这里既有大厂孵化的新版块,也有本土的创业公司。
这个时候的市场现状是,大家都不知道这个行业到底该怎么做?商户该如何找?配送员如何找?如何能让配送员的运力和客户需求之间最优化匹配,从而达到效率最大化?
所以,谁能最先做到运力效率最大化,谁就赢了第一棒。
2015年,在创业起步期,乔松涛上街给摩的师傅介绍UU跑腿
不管是大厂还是本土公司,所有的公司都面临着同一个难题。
师傅在外面跑单,你得让人家一天能够挣到人家想挣的钱;商户下单,你得让人家随时能够解决自己的配送需求。
但这两点并不是随时都能匹配到的。
就像你去打车的时候,下雨下雪你突然发现前面排队有几十个,但是如果今天艳阳高照,随时可能就走了。
所以需求和运力之间,并不是随时可以匹配的。
这是UU跑腿前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巧合的是,这时候UU发现了一个品类,是有全天候需求的,这就是小龙虾。中午有人吃、晚上有人吃、深夜也有人吃,并且订单需求量足够多。
那段时间内,UU跑腿将整个郑州市所有的小龙虾店全部跑了一遍,能拿下的全部都拿下。
这个发现,堪称是UU跑腿的商业觉醒之一。
在这件事之后,UU跑腿开始主攻餐饮、鲜花、蛋糕、水果这四大品类,因为他们发现这四个品类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高频消费。
订单多、全,对于支撑全天运力来说,是最好的品类。
这让UU跑腿开始梳理自己的逻辑,系统性的总结自己的业务方法论。
这个时候,整个跑腿行业没有任何的方法论,后来大厂开始从UU跑腿疯狂挖人,UU跑腿方法论开始在整个行业流传。
在此之前,同城配送主要的操作方式是撒胡椒面,满街撒,以覆盖店面为主,并没有更精准、更合理的切入口。
这个阶段,很多郑州本土同行的操作思路,则是完全模仿大厂的过往路径,比如说花费重金铺广告。
大厂之前已经打了很多仗,会产生一定的固化思维。所以一上来就大规模的铺广告,追求曝光,这是初期的基本操作。
但是有一天,康东辉看到一家本土创业的竞对公司竟然也在大规模的做广告。“郑州基本所有的出租车显示屏上,打的全是他们的广告,那个羡慕啊”。
但是,大厂烧钱,更多的是一种在过往的打仗过程中形成的路径依赖,而背后则有着强劲的现金流和融资做支撑。
但这是99%的创业公司所不具备的。
所以,对于小型创业公司来说,最忌讳的就是将大厂的打法,完全照搬地用到自己的创业之中。
因为在很多时候,大厂自身其实也是在折腾,在试错。
但大厂可以很多次的试错,不成裁了就是了,并不会伤筋动骨,就像去年7月之后,很多大厂成建制裁撤业务部门一样。
但对于很多小创业者来说,错了一次,也许就完了!
康东辉还真的去那家出租车广告公司咨询过,但是在仔细盘算之后,他们觉得这并不值得。
这笔钱,用到跑男身上,用到商户和客户身上,都远比灯牌广告更有成效。
在他的理解中,广告只有花费足够多的钱,才可能会有用。
这又是很多创业公司不具备的。
大厂可以海量烧钱,但创业公司跟着烧这个钱,最终基本都是完全无效的。
这件事对他产生的影响是,团队所花费公司的每一分钱,都必须是有实际效益。
这是UU跑腿能跑出来的第二个关键点,独立思考,务实,又有着足够敏锐的战术嗅觉。
5
最终,UU跑腿的笨方法,成为让UU更加接地气的秘诀。
UU跑腿坚信的一个常识是,市场上商户这么多,它能用你,一定是在街上看到你的频率足够多,然后可能才会尝试着使用你。
但只有一用觉得还不错,才有可能高频使用。
而大厂最擅长的是另一个招数,比如说签独家。“他们都是铺满一条街签独家的,限制商户只能用他家的”。
后来在2021年7月,这种竞争被有关部门定义为垄断性恶性竞争,是违规的,很多大厂因此被重金处罚。
两年前,一家互联网巨头在切入同城市场失败后,复盘时特别说到过一件事,铺市场的时候,他们要求和商户签独家,但被很多商户都拒绝了。
商户直白的告诉他们,不可能不用UU跑腿。因为在当时的同业中,UU跑腿的响应速度和配送速度都是最快的。
这是康东辉第一次知道UU在市场确实站住了。
在我的理解中,这根源于UU跑腿对于行业性质的深度理解。
同城配送本身是一个服务行业,而服务的实现基本维系在执行者跑男的身上。
所以,跑男的品质直接决定的是服务的品质。
这让UU跑腿和大厂直接的区别就此产生;大厂的核心在于商户,UU的核心在于跑男。
核心在商户,所以大厂最擅长的用钱大量补贴商户,以此占领市场。
核心在跑男,则是直接补贴跑男,让跑男先赚到钱,通过后期的服务品质,后发先至占领市场。
在UU跑腿看来,所有要求跑男做到的服务附加值,都必须建立在跑男能赚到足够多的钱之上。
大厂在考核时,追求的是效率最大化。
另一个差异在于考核方式。
比如说,大厂的餐饮配送,考核的是配送员的并单率,并单率越高,等于是效率的最大化,由此则可以达到局部最优解。这导致大厂的激励是完全按照单量计算。比如说,一个月100单,每单4块钱;跑300单,一单四块五;跑500单,一单就5块。
通过跑单量增加的提成,激励着配送员的并单量。
UU跑腿则是考核的时效,这是因为UU的全城配送,追求的是全城最优解。时效最重要。在对跑男的激励中,则是固定提成比例,跑100单和跑500单,提成比例是一样的,并且这个提成比例行业最高。
如今整个UU跑腿后台注册跑男490万人,活跃跑男52万人,这一数据已经非常接近行业第一的顺丰同城截止到2021年底的60万人。
和跑男聚餐,已成乔松涛固定职责之一,这让他成为最接地气的创业老板
最终,将跑男作为核心资产产生了两个意想不到的点。
在UU跑腿的签约商户中,有30%-40%来自于跑男推荐,跑男会直接推荐商铺使用UU。
这是让UU很惊喜的一点,跑男已经将UU当成自己的家,才会自发性的推介。
另一个是,跑男的流失率非常低,UU跑腿成立6年,跑男签约人数流失只有10万人,而可以比较数据是,行业的平均月流失率高达19%。
最终跑男的稳定性,带来了服务的均衡性,这让UU跑腿的差评率保持在万分之二。
一个极优秀的标准!
6
在某些层面上,我觉得UU跑腿是和美团在骨子里非常相似的公司。
在打千团大战的时候,王兴首先判断的是,第一,在行情不景气退守的时候,大家会退守到哪些城市;第二,对手会集中在哪些城市做重大布局。
美团需要做的是避开这些白热化的城市,最终选择专注于二三线,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所以,北上广深是在最后做决战的时候,美团才重点进入的市场。
之外就是集中精力做ERP系统,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做组织建设。在别人铺市场抢市场的时候,着重力量做内功。
最终在纯烧钱竞争的边际效应不断萎缩之时,凭借强大的系统化管理体系和组织能力,迅速脱颖而出。
UU跑腿走的几乎是完全一个路子。
UU也避开了一线核心市场,将自己的核心市场全力放在大厂用力不深的新一线城市,并逐渐在每个城市中占据到六成市场。
这种有意为之的错位竞争,避开了与大厂在一线城市的血拼。
在2018年之后,UU跑腿用力最多的一件事,是做内功。
UU跑腿的战队体系来自于爱卡汽车。很多人知道,UU跑腿的核心竞争力是跑男,但其实跑男的核心支柱就是战队体系。
UU跑腿的运营体系来自于司志刚教授。
UU跑腿的销售管理体系则来自于阿里。
在老乔的办公室里,他给我讲述一个创业公司想学这些秘籍的艰难。
他很想约的一个大佬一直约不到,忽然打听到大佬要从郑州坐高铁去北京,就赶紧买了一张同程的票,制造偶遇,大佬也不好意思拒绝,聊了一路,将大佬送到北京,然后独自买票再坐回来。
另一个大佬艰难约到,他头天晚上吃了头孢,第二天为了表达诚意依然敬了一杯酒,结果喝了一口就住院了。后来大佬被他感动,等他出院了接着陪他聊组织管理。
UU跑腿将能请到的阿里中高层高管,全部请了一遍。为了拜访一个人,在北京望京一等好几天。
这些往事如今我们看到一片云淡风轻,但只有经历者深知内中艰难。
如今,正是这三大体系,塑造了今天UU跑腿的系统架构,成为UU跑腿打仗最核心的秘密武器。
7
熬过最艰难的日子后,UU跑腿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好时候。
在2017年,郑州有将近30家同城配送公司,但是在2018年和2019年两次洗牌之后,除了UU跑腿之外,基本全军覆没。
在过往,大家都在追求烧钱铺市场做垄断,而在2019年下半年,情形突然变了。一是融资,你很难再听到有大的融资消息出来,第二是大家忽然从规模的追求转型到经济效益的追求。
UU跑腿的优势在于,经营效率远高于同业,经营效率是大厂D的8-15倍,是大厂S的7倍。
从宏观环境来说,2019年之后,国内互联网创业的风口基本关了,社区团购成了大厂最中意的最后一个风口。
风投的钱都去造车了。但在这个时间内,UU跑腿反而更好过了一些。
初期的300家同城配送企业,经过2019年的大浪淘沙,很多靠烧钱的都没钱了,再经过2020年初的疫情,很多都没支撑下来。
但在这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中,老乔却越来越低调了。
今天,你在互联网上搜UU跑腿的信息,过往四年中,除了政府单位的表彰、领导视察之外,仅存的就是2021年底,在互联网融资寒冬的时候,UU跑腿反而融了几个亿的故事。
而在这个过程中,UU跑腿逐渐做到了全国前三的位置。
进入到2021年之后,UU跑腿迎来了自己的高速增长期。
此时,中国的平台型互联网,也正在进行最大的一次变革。
2021年底,阿里在成立近20年来,第一次转变了以GMV 为增长目标的发展模式,淘宝天猫全部回归到了消费者体验。
五个多月后,这个转变更进了一步,从交易服务转向了消费服务。
意思是将过去消费者的交易行为往前和往后都拉长了。要向交易前端走,做好内容,也往交易后端走,做好服务。以此全方位地提升消费者体验。
UU跑腿的优势在于,在成立之初,UU就把服务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迥异于大厂以边界拓展为主要目的的业务范围。
所以,这让以服务立足江湖的UU跑腿,迎来了自己的爆发时刻。
在疫情常态化之后,客户的消费习惯也在改变。
很多人开始养成居家办公,或者是少接触的习惯,从而更依赖于同城配送。
从用户消费频次来说,2017年,客户一年消费频次大概是两单,但是在疫情之后,消费频次则是14单。
客户的年下单频次高了整整七倍,对应的就把运营成本摊薄了。
最终,已是行业前三的UU跑腿,在获得新的融资之后,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强增长。
眼下,UU跑腿开拓的新服务UU到家已经在郑州全面铺开。
创业第七年,UU跑腿正在迎来自己最好的时刻!
8
2021年的夏天,乔松涛带着摄影师重新走了一遍创业之路。
在过往的七年中,UU跑腿搬了三次办公室,浦发国际的400平,到格拉姆大厦的1300平,再到楷林国际的3500平。
在楷林国际,UU占了一层半的位置,这还仅仅只是郑州团队的规模。
这三次搬迁,基本可以看成是UU跑腿的三次跃升,每换一次地方,都比之前更好一些。
今天,UU跑腿已经成为从郑州走出来的互联网品牌的代表,用了七年的时间,做到了一个万亿级市场的全国前三。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郑州是互联网的创业荒漠。在老乔的办公室里,我也问过他这个问题。
老乔一口否决了。他告诉我,其实郑州有很多优秀的创业者。只是资源有天然的集中效用,会更向北京、深圳之类的城市倾斜,这让郑州的创业者跑出来加倍困难。
但这也让UU跑腿的成功更加难得可贵。
今年初,何雄市长会见互联网创业代表的时候,同时约见了UU跑腿和米宅。
何市长问,米宅有什么诉求?
米公子说,米宅没有诉求。停顿了一下,然后说,我只有一个诉求,就是希望郑州市政府多帮助UU跑腿,UU一定能做起来。
UU跑腿要告诉全中国,郑州有互联网企业。
长久以来,郑州的互联网创业者比别人艰难了很多。但这些创业者们,像老乔、像米公子、像王晔,从来都没有服输过。
他们之间,从来都是充满激情、互相欣赏、彼此鼓励,一起支撑着郑州互联网创业的野心和梦想。
对于这些创业者们努力所做的一切,时代必有回响!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