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和新兴市场受益于中国反弹(亚洲市场新闻)
自2022年10月的低谷以来,MSCI中国指数已上涨约50%。对于中国股票,我们在市场起势前就开始投资。逆向投资的一大优势就是从根本上识别被低估的股票,但难在要率先捕捉机会。
鉴于市场普遍关注账面值,我们认为许多中国公司的估值预期过低。在我们看来,逆向投资法并不是预测未来,而是利用情绪过于悲观创造的机会。在类似这样的拐点上,这种方法的好处尤为明显。
尽管中国股市已大幅上涨,但仍有上行空间。目前市场已基本回到2022年年中水平。中国企业的盈利前景已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而且很有可能带来更多惊喜,因此有望恢复至历史平均水平。目前市场距离历史平均市净率(P/B)1.9倍仍有45%的差距。
商品和服务领域仍有部分需求未得到释放。中国家庭积累了大量储蓄,预计占可支配收入的30%(通常仅为10%-15%)。如果2019年的需求大致是“正常”的一年,那么2023年下半年的需求可能会“超正常”,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积极的惊喜,这对消费领域或将是个好兆头。
此外,大型互联网公司的监管环境放宽带来的积极效应已开始显现,因此我们有选择性地看好领先的电商和网络媒体平台。
与此同时,由于投资者仍在消化包括防疫政策在内的转变,且还在担心美国经济衰退,2023年市场可能会维持震荡,并在股票层面提供投资良机。考虑到中国在亚洲的核心地位,亚洲其他地区可能也会间接受益于中国的重新开放。
中国对亚洲乃至更广泛的新兴市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中国约60%的贸易往来集中在亚洲内部,且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依然强劲。
根据疫情前的估计,中国游客消费约占国际旅游业总消费的20%。携程的数据显示,过去几周,中国游客赴东南亚旅游的预订量较一年前增长了十倍,尤其是泰国、新加坡和印尼。泰国国家旅游局预计,仅第一季度就将迎来30万中国游客。
中国最紧密的贸易合作伙伴都有望受益,且由于半导体周期即将触底(此时上行风险最大),相关地区的估值已变得具有吸引力。
促增长政策、亚洲内部贸易及旅游业的复苏也应该会支撑亚洲其他地区的内需,我们看好金融股(尤其是保险公司),以及韩国和印尼的汽车相关企业。
亚洲地区以外的许多新兴市场(例如巴西)和其他产油国近期表现逊色,回吐之前的部分强劲涨幅。不过,拉丁美洲现在出现了不错的机会。
十余年来,亚洲和新兴市场股市一直表现不佳。当以美元计价时,其盈利增长不及美国股票,这能够理解。不过,这一情况可能会改变。美元的强势地位也正受到挑战,因美国很可能为根除通胀问题而陷入衰退。
尽管美国的通胀粘性超出预期,但仍在下降,这可能导致美国在亚洲复苏之际放宽金融环境。通胀在亚洲不是什么大问题,因此政策更加灵活。
总之,中国的反弹蕴含机遇,与此同时,亚洲其他地区和新兴市场也有望受益于此,并带来积极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