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立规矩”总量减少大半(南昌共享自行车怎么用)
查处骑行交通违法行为37468起、清理路面违规停放车辆85255起、回收车辆205199辆……2020年12月8日起,南昌市开始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不规范运营、不规范骑行及侵占道路等问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整治。
目前集中整治已接近尾声,记者从南昌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截至1月4日,南昌市12家运营企业投放在路面的车辆已从428412辆降至185518辆。整治同时,我市发布了《南昌市关于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意见。
在南昌,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正迎来严格管控。
集中整治:
采取“路长制”管理
昨日上午10点,记者在万寿宫地铁站2号口附近看到,青桔单车的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停放在路面的车辆。“目前我们在每个路段有一个‘路长’带领2至3名工作人员,专门对这条路上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进行管理。”青桔单车管理负责人熊科林告诉记者,青桔单车“承包”了东湖区4条路段。
“为了解决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问题,我们采取‘532’分配方式,将路面泊位的50%划为市民使用,30%划为企业投放,20%用于车辆回流调整。类似医院、学校门口等重点区域不允许企业投放。”东湖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胡杰告诉记者,按照各路段泊位数量,采取“路长制”管理,即由某一家运营考核较好的企业进行管理。在集中整治期间,东湖区的车辆投放数从之前的8万辆降低到3万辆。
集中整治,不仅针对管理部门,各企业也必须自律。记者了解到,顺道自行车建设和运营的蓝牙道钉电子围栏站点可兼容其他企业车辆;青桔单车配合响应及时,并在主要街道安排专人巡查;哈啰出行坚持“530”原则,即5分钟内回复,30分钟内按照要求处理完毕;美团单车实行网格化管理……
成效显著:
运营总量减少大半
在南昌,哈啰、青桔、美团是最主要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头部企业。在启动集中整治前,12家运营企业一共投放了42万辆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以上3家企业就投放了超过36万辆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剩余的喵走、小遛、如意出行、租八戒、人民出行、快趣、芒果等9家企业分割剩余的6万辆。
在启动整治后,在南昌运营的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纷纷进行老旧车辆回收入仓行动。整治目前已进入尾声,12家企业已回收205199辆,被暂扣车辆数为37695辆,路面车辆总投放规模为185518辆(其中单车69550辆,电单车115968辆),相比整治前减少了一大半。
此外,在整治期间,12家企业投入运维人员11865人次;投入运维车辆3047辆次;路面转运车辆共147822辆;停放点位由42358个删减优化到42034个,删减优化点位324个;电子围栏设置由7437个调整为10935个,调整3498个;重点点位派驻值守人员4126人次。
“自整治工作开始到现在,六区三县两个开发区共投入城管执法人员22677人次,组织3860辆次清障车上路,对路面上互联网自行车各类违法行为继续展开大力整治。”南昌市交通运输局运输服务科科长熊春平说。
《意见》出台:
要求“先上牌后投放”
在南昌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进行集中整治期间,《意见》应运而生。根据《意见》,南昌市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定位为移动互联网和租赁自行车融合发展的新型服务模式,并由交通运输、城市管理、公安、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及各区人民政府对企业在经营、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监管。
在车辆方面,共享电动自行车限载1人,鞍座与驾驶人臀部有效接触面的长度不得超过250毫米,同时定位功能应保证在米级范围。在运营方面,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投放实行配额管理,投放的电动自行车办理登记安装号牌,并进行编码或号牌管理,按照“先收后投”“号牌置换”“先上牌后投放”的方式进行。
此外,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不含电动自动车)禁止向未满12岁的儿童提供注册登记服务,电动自行车禁止向未满16周岁的人员提供注册登记服务。为用户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以及第三方责任险,在手机APP端标注可停放区和禁停区。
有序规范:
“期待行业回归理性和正常”
目前,针对共享单车(电动车)运营还没有全国性的、规范性的管理体系,南昌市发布征求意见稿,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也保护共享电单车行业中小玩家的成长与发展。
有了约束,行业发展将更加有序规范。“我们希望政府部门利用法律法规对行业做出引导和约束,让行业发展回归理性和正常。”哈啰出行江西公共事务负责人关晶告诉记者,政府与企业应该互相构建共建共管共治共享新格局,推动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应用,多方合力促进共享出行行业健康发展。
来源:南昌晚报·爱南昌客户端(高学斌 实习生 王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