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共享单车“瘦身”:13天回仓20万辆(南昌共享单车多吗)
绿色便捷、环保健康的共享单车,连接起了吃喝玩乐等各种生活场景,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更体现了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对城市交通的改善作用。数据显示,2016年底南昌共享单车数量仅2000多辆,而到本月初已达40万余辆。
但是,共享单车爆炸式的增长也带来了各种问题:调度无序、乱停乱放、违法骑行……换言之,共享单车已不单单是一个新经济形态,已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解决这一现象带来的新问题,只靠企业或管理部门出手显然不够,需要从源头管控、多元共治。
如何让共享单车不再成为城市管理的顽疾,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又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多方采访。
◎文/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章娜 实习生张兰春 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章娜 杨高辉
11家企业投放共享单车(电单车)超40万辆
12月23日下午,在南昌红谷滩区万达广场附近停车区,南昌市民小陈通过手机扫码,骑上了一辆共享电单车。她说骑电单车非常方便,价格也便宜。
“共享单车很方便”,南昌市民小陈认为,共享单车满足了出行需求,但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乱停放,还有些单车倒在地上,着实影响城市的风景。
南昌市交通运输局调查资料显示,12月7日当天,11家共享单车企业投放数量分别是:哈啰13.75万辆、青桔12.1万辆、美团10.73万辆、喵走1.983万辆、小遛1.8万辆、如意出行1800辆、租八戒1330辆、人民出行1000辆、快趣1000辆、芒果600辆及皮皮虾300辆,总计40.966万辆。除了哈啰、青桔和美团,其他共享单车企业投放的均为电单车。该局运输服务科科长熊春平坦言,巨量的共享单车给城市带来了新的管理压力。
12月8日起,南昌市开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即共享单车(电单车)乱象集中整治。
“五不”问题造成共享单车乱象
12月7日,在全市共享单车(电单车)乱象集中整治动员部署会上,南昌市政府副秘书长、城管局局长杨保根介绍,由于管理松懈,共享单车(电单车)乱象出现反弹,严重影响市容环境,主要表现为:
企业管理不到位,导致很多“僵尸车”得不到及时清理,破损车得不到及时维护。
车辆投放不科学。共享单车(电单车)的准入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之间无序竞争,盲目投放车辆。
车辆调度不及时,导致有的车辆停放点位出现“潮汐式”拥堵问题,长时间占用人行道。
路面执法不严格,城管执法人员执法中存在时紧时松以及“宽、松、软”的现象,公安交警对违规骑行共享单车(电单车)行为的执法不严格、处罚不到位。
骑行停放不文明。有的市民公德意识模糊、习惯养成不够,骑行共享单车(电单车)不遵守交通规则,使用后不按规定停放,甚至乱丢乱扔。
“把好两道关、管好三个环节、履行好四方责任”
杨保根提到,规范共享单车(电单车)的管理,可以概括为“把好两道关、管好三个环节、履行好四方责任”。
●把好“准入关、总量关”两道关。
规范企业准入,建立运营企业进入南昌经营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对已在南昌经营的企业,要及时到相关管理部门备案。合理控制车辆的投放总量,引导运营企业有序投放车辆,加强动态监测,做到总量平衡。
●管好“车辆的调度、骑行、停放”三个环节。
科学调度。运营企业要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和调度机制,投入足够的线下运维人员(不少于投放车辆的千分之五),同时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提高车辆故障维修、废弃或破损车辆处理反应速度,加密车辆调度频率,保持车辆的供需平衡。
文明骑行。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大对违规骑行共享单车(电单车)的执法力度,该处罚的要处罚。
规范停放。城管执法要加大对共享单车(电单车)规范停放的监管,对乱停乱放的车辆,该收缴的收缴、该处罚的处罚,鼓励运营企业推广使用电子围栏等技术,综合采取经济惩罚、记入信用记录等措施,有效规范用户停放,避免随意停放。
●履行好“企业、政府、部门、用户”四方责任。
企业方应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及时清理违规停放、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正常使用的车辆,并根据停放饱和情况及时调度转运车辆,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用车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政府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出台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实施意见或管理办法,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联动机制,明确部门责任,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市级层面要加强统筹指导,区级层面要加强属地管理。
交通运输部门作为共享单车(电单车)管理的牵头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发展政策、管理办法、工作机制,做好共享单车(电单车)管理和整治的统筹协调工作;公安部门、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大对盗窃、损毁车辆以及违规骑行共享单车(电单车)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好共享电动车的依法登记和上牌;公安交管和城市管理部门要共同指导共享单车(电单车)的停放管理,做好停放点的规范设置;发改、市场、金融、网信、文明办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实施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共享单车(电单车)的用户应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城市管理等法律法规规定及服务协议,文明骑车和规范停放,爱护车辆和停放设施。发生违规行为后,应自觉接受企业的信用约束及管理部门的处罚,承担相应责任。
联合整治乱停乱放违法骑行等行为
共享单车逐渐融入市民的生活。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用户对于共享单车的爱大过恨,他们都认为,只要这一行业能改进,会给市民的交通出行带来很大的便利。
为破解共享单车管理这一全国性的难题,南昌市一直在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先后推行了共享单车“电子围栏”“路长制”“片区长制”、以管理服务换取投放经营权、委托第三方管理、环卫工人协助停放等管理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南昌市区不少地铁口、商业综合体、隧道、桥梁附近,经常出现共享单车扎堆乱停乱放、堵塞交通的现象,为有效解决这一乱象,南昌市准备通过先整治、再规范、抓长效等举措,推动共享单车的常态长效管理。此次整治重点是地铁站口、大型交通枢纽周边,大型商贸中心、写字楼周边,机关集中地周边、学校、综合运动及人员集聚场所等。整治采取日常执法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的方式,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对共享单车违规停放以及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交通管理局负责对共享单车交通违法乱象进行整治。”熊春平介绍,接下来,交管局对于不遵守交通法规骑行的情况也会统一治理。
企业配合 不到半个月回仓20万辆
南昌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城市管理局、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启动集中整治,南昌共享单车市场3家主力企业也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正在进行老旧车辆回收入仓行动。
“今年10月以来,哈啰出行先期进行了多批次的车辆回收工作。在12月集中整治工作要求下,结合冬季保养计划,将路面车辆分批回仓保养。”哈啰出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联合整治工作部署,结合冬季用户用车行为特征,动态调整了停放点位。12月以来,增设单车禁停区近80个,重点关注桥梁、高架、隧道、地铁口周边易堆积点;路面车辆保障方面,将网格管理三度拆分,将调度清淤、保障运力优化,分时分点落实到个人。目前每日调度运维整理车辆近120辆,整体投入一线力量已达400余人。
青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已经全面启动对路面老旧车辆回收入仓,调度和运维人员全员上岗,易淤积点位设置人员第一时间处理超量停放和乱停乱放等问题。目前青桔运维人员有近400人,调度车辆120余辆,全面保证整治到位。“青桔在南昌一共有单车约4.6万辆,以电单车为主,达4.3万辆,单车基本退出市场。”该负责人介绍。
“为了避免行业一味比拼规模、陷入无序竞争的怪圈,美团电单车曾向主管部门多次如实报备车辆运营数据,承诺不擅增投放,并按照要求不突破总量上限;同时,根据智能大数据后台的分析,结合城市需求,按照一定量级标准,主动将南昌市的运营车辆有序停放至储备场地。此次整治动员行动以来,美团电单车再次率先回收4万多辆。”美团单车公关经理吴昊茗介绍。
12月22日,熊春平出示了一份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报表,经过这次整治以及共享单车企业主动减仓,截至12月20日,南昌全市共享单车投入数量为8.87万辆,共享电单车11.3万辆,总计20.17万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共享单车数量下降了一半。”熊春平介绍,目前共享单车(电单车)乱停乱放现象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如何实现共享单车行业长效化管理
共享单车整治是国内关注焦点。今年11月,湖南长沙进行了共享单车整治行动。据长沙市交通运输局介绍,目前分两阶段走,整治规范期间控制共享电单车在10万辆左右,后期根据配额管理,总量控制在20万辆左右。实际上,江苏多地也推出了总量控制的举措,以推动共享单车行业发展。那么,南昌是否会实施总量控制呢?
记者了解到,根据《南昌市开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乱象集中整治实施方案》,明年1月8日之后,将进入长效管理阶段。不过,对于是否实施总量控制,总量控制在多少之内,目前相关部门还没有定论。
集中整治是暂时的,长效化管理才是长久之计。“我们非常期待这个行业回归理性发展,哈啰将恪守企业责任,积极配合政府,一同共管共治共建,这也是我们将平台技术创新应用的好时机。多方合力是促进共享出行行业健康发展的良方。”哈啰出行江西区域公关经理关晶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