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署电子劳动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劳动合同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去年2月,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对高校毕业生优化服务,扩大在线办理事项,鼓励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等,随后人社部就印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函》,明确了可以采用电子劳动合同签署形式。
这个消息对于HR可以说是一大利好,解决了疫情期间招聘的问题,但是不少HR也担心,电子劳动合同签署有法律效力吗,签订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
电子合同签署有法律效力吗?
电子合同签署形式是受法律认可及保护的,根据《合同法》第十一条,《民法典》的第四百六十九条,《电子签名法》第十三条规定,书面形式的合同包括电子合同,电子签名具备同等手写签名或盖章的法律效力。
HR在劳动电子合同签署中需要注意哪些?
签订电子劳动合同前需要与员工协商一致,双方同意采纳电子合同签署形式,一方不同意,电子合同签署都是无效的,有些企业在未告知的情况下,私自替员工签订电子劳动合同的行为更是不可取。
电子合同通过系统平台订立,一般企业都会寻求第三方平台,市面上,电子合同服务商就多达好几十家,因此,HR签订前需选择规范的第三方平台,可以综合考虑服务商的能力,如产品、技术、服务、资质等。
确保签字的真实性,第三方电子合同签约平台都会要求双方在使用前进行实名认证,特别是在签署过程,要求意愿认证,确保双方签署是真实意愿表达,HR在签订的时候,需要明确好双方的签署意愿,同时保存好相关材料。
做好电子合同签署的材料备份,一旦因平台问题带来的数据丢失,就容易导致一系列风险问题,好在大多数电子合同平台都提供合同下载到本地保存功能。
劳动电子合同签署发生纠纷,会有保障吗?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证据包括电子数据,但普通电子数据要成为有效的司法证据,需要遵照严格的取证规定,比如第三方存证保全和出证、鉴定鉴定、公证等。
在司法实践中,有以劳动电子合同签署获得支持的案例,使用签盾电子合同签约平台的用户,也有司法配套保障,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出具电子证据等相关材料,证明相关事实和电子文件效力;帮助提供公证书以及司法签订报告,提供出庭作证服务或给出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