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文学》8660期‖签约作家张承明:灵鹿黄酒见闻【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首文枣阳灵鹿酒业采风作品之四】(张承好的)
首都文学 — 纯文学的聚集地
著名书法家张怀江老师题写刊名
★主 办:枣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 办:首都作家联盟、胶东作家联盟承 办:《首都文学》编辑部★
【作家名片】
张承明,湖北枣阳人,大学中文本科,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枣阳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首都文学》常务副主编。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首文枣阳灵鹿酒业采风作品之四
灵 鹿 黄 酒 见 闻【 首文特刊】
本刊常务副主编 张承明(湖北枣阳)
立冬后的一天,首文与学会组织活动组的会员到枣阳鹿头灵鹿黄酒公司采访,我有幸受邀前往,正赶上出新酒,令人大开眼界,感触良多。
又见黄酒传统技艺
鹿头镇东街的东段,路南有一宽大的门户挂着一块醒目的招牌“湖北省枣阳市灵鹿酒业有限公司”,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采访的企业。走近二道门,看到门口挂着一块写有“枣阳市鹿头镇黄酒厂”的铁漆牌子,上面锈迹斑斑,部分字的笔划已锈落了。这时,公司的主人魏兆合董事长热情地迎了出来,给我们拉开钢栅大门,微笑着手指牌子介绍,镇黄酒厂是现在灵鹿酒业公司的前身,这块牌子挂在这里已有40多年了,已成为公司的“文物”了。
进大门后,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的大院子,四周都是房屋,东北方向是两层的楼房,厂院占地面积大约5000平方米。迎大门的一棵大雪松下,是一尊鹿的雕像,鹿是奔跑的姿态,嘴里衔着一支灵芝,雕刻灵动,惟妙惟肖。据介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雕刻的厂标,鹿在古代被视为祥瑞灵兽,因鹿与禄同音,所以古人常常使用双关的修辞手法,以鹿暗指“禄”或有爵位、权势的人。这里鹿的雕像,是表示该集镇、酒厂的名称的由来;灵芝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喻指生产的黄酒与中药有关。
集镇东面的大阜山山脉,古时树林幽深,郁郁葱葱,飞禽走兽穿梭其间,其中生长有鹿和许多名贵中药材,集镇的得名就是源于鹿的传说。据枣阳旧志记载:“俗传旧有石鹿,年久渐著灵异,夜出蹂躏禾稼,农人瞥见之,旦击坠其首。咸丰初,市人复刻石为全鹿,增生吴化南有文记其事。”这集镇从此命名“鹿头”,明史称“鹿头驿”,设有巡检司;清代称“鹿头店”,后来就称为鹿头街、鹿头镇了。灵鹿酒业公司、灵鹿黄酒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院子的西南边有一座古朴典雅的木亭子,亭檐上刻有“鹿井”二字,亭内是一口千年古井。酿造黄酒离不开水,有了这好泉水才酿出好黄酒。这口井为什么叫“鹿井”,还有着不凡的来历呢。传说在很久以前,大阜山西边的村子里住着一个猎户,有一次,他在山里布下了一个捕猎的陷阱,第二天一早就去看是否捕到猎物。他远远的看到有两只大鹿围着陷阱向里面张望,时而发出凄惨的鸣叫声,当猎人将要走近时,那两只大鹿无奈的一步一回头地离开,并发出祈求鸣叫声。猎人走到陷阱旁一看,落入陷阱的是一只小鹿,就把小鹿弄回家喂养起来了。村里老地主听说后,想出高价买去杀掉饮鹿血泡鹿茸酒,遭到猎人拒绝。
以后,猎人每次进山打猎,那两只大鹿都远远的冒死跟着他,望着他发出祈求的鸣叫。此情此景,猎人为之动容。于是,又一次进山打猎时,就把小鹿从家里带到山上放还给大鹿。大鹿看到自己孩子回到身边,高兴地用头磨蹭小鹿,用舌头舔小鹿,小鹿也兴奋地边鸣叫,边活蹦乱跳起来。这时,突然看到两只大鹿朝着自已齐刷刷地前腿跪下,点头嘴着地。看到这一幕很惊讶,三只鹿团聚快活,猎人也快慰地笑了。后来,适逢大旱,四月余无雨,河水断流,堰塘、水井干涸,人们挖井无水,吃水只好到很远的泉潭里挑运。一天,猎人突然发现家门前出现了个土坑,并且一天比一天深。他十分好奇,于是,晚上不睡觉躲在窗后看个究竟。原来是那两只大鹿用蹄子刨坑,找水。他等天亮鹿走后一看,坑里出现了清亮的泉水,尝一下甘甜爽口。村民们顺着坑挖下去,果然挖出了泉眼,用砖石修成了一口大井。井里泉水一年四季清澈见底,遇再大干旱年景也没有枯竭。人们便给这口井取名鹿井,就是眼前这口井,沿用至今。
厂房的生产操作间,人员均需消毒杀菌方可进入。我们来到发酵坊时,正赶上工人们忙着对这批糯米进行两次拌曲发酵。发酵坊是把糯米泡好、沥干、蒸熟放凉后,装入发酵盆拌入甜酒曲,上架码垛并用棉被保温,进行发酵,发酵至酒窝出酒后再拌入黄酒麦曲,进行第二次发酵,发酵出酒后转入大发酵间,进行剖酒装罐,开始进行第三次发酵。榨酒坊,是把发酵罐中发酵好的黄酒汁连同酒浮(糟)子一起灌进一条条细长的白布袋中,扎好口子,放进木榨子里压榨,出的黄酒再进行两次过滤,然后装入酒坛或酒缸,运到地下酒窑里封藏。根据品种不同,地封时间不等。黄酒经过长时间地封熟化,进行检测达标后,开始灌入各种罐、瓶内,然后装箱上市。
笔者作为本地人,小时候看到过长辈们酿制黄酒,后来进城上学、参加工作,40多年后又在这里看到了黄酒酿造的整套传统工艺,并且引入了科技机制,增添了黄酒消毒、杀菌、提纯、地封、指标检测等工艺流程,真是令人既感到亲切,又开阔眼界。
黄酒的酿造,虽说户户、厂厂都会做,但要把好五个技术关,糯米关、蒸米关、曲子关、温度关、发酵时间关,酒的含糖度、酒精度、清澈度和香醇度,全凭酿酒者的经验来操控。农户酿黄酒一般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开始,厂家因为有设备调节温湿度,酿黄酒的时间比较灵活。灵鹿黄酒选材极其挑剔,“没有好米就酿不出好酒”,必须选取本地种植的颗粒饱满、优质的糯米;酒曲的制作,必须采用本地的优质小麦、名贵中药材等和优良配方;用水也是本地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泉水;温度、时间的掌控更需要精准。这些,灵鹿黄酒企业都制定有自已的标准和操作规程。
灵鹿地封黄酒创始人魏兆合出生于黄酒世家,是家族黄酒酿造技艺的第四代传人。他从小看着爷奶酿酒,跟着父母做酒。1979年开始先后担任枣阳市鹿头镇黄酒厂、灵鹿地封黄酒有限公司的厂长、董事长、书记,直到2003年改制后单干任厂长,2012年组建湖北省枣阳市灵鹿酒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至今。他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起了自己的酿酒坊,但一直都是手工小作坊,做的黄酒大多在本地销售,难以打开外地市场。原因就在于规模小、产品名气小。于是,他痛定思痛,下决心于2012年成立了灵鹿酒业有限公司,从此走上了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之路,打开了枣阳黄酒走出襄阳、走向全国乃至冲向世界的新局面。
魏兆合一直从事黄酒生产、销售的一线工作,40多年来专注研究黄酒酿造的传统技艺,在历代先辈千锤百炼的技术基础上,既传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特点,采用传统的酿制器具、全人工化操作,严格按照古法酿造,遵循自然发酵、压榨等工艺流程,窖藏地封,绿色环保;又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消杀、提纯、指标控制等,大大小小工序有二十多道,精心酿制出“灵鹿牌”系列地封黄酒和“雕龙碑牌”系列地封黄酒,具有酒体黄亮、清澈透明、香气浓郁、酒性温和、绵甜可口、回味绵长的特点,它含有18种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酒精度8%,是一种高营养低度酒,可作饮用和药用。做药用可通经活络、帮助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营养成份的吸收,有舒筋活血、提神御寒、增进食欲、延年益寿之功效,成为我国黄酒众多品种中的精品。
在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鹿头镇第一届民间黄酒斗酒品酒大会上,当地许多黄酒生产厂家和酿酒大户纷纷踊跃参赛,也吸引了周边众多酒文化爱好者和市民朋友参观,一起品尝鹿头黄酒、共享丰收喜悦、喜庆盛会召开,灵鹿黄酒以黄亮、甘醇、馨香、纯正的风格夺得斗酒第一名。多年来,灵鹿黄酒凭借出色过硬的品质,已成为湖北省枣阳市先鹿头镇地理标志产品,入选“湖北老字号”名单和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银质奖”、湖北省优良产品、湖北省消费者满意杯金奖,魏兆合董事长曾被评为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酒制作技艺)代表传承人,还被聘为湖北省食品协会米黄酒专委会委员、襄阳市黄酒协会名誉会长。灵鹿酒业公司也已在“枣阳市科技板块”挂牌,为企业开辟一条规范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灵鹿黄酒文化渊源
枣阳鹿头的灵鹿黄酒,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流长。黄酒,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中国大众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黄酒文化博大精深、代代流传。黄酒、啤酒、葡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其中黄酒源于中国,是最古老的酒类之一,且唯中国有之,中国黄酒酿造技术堪称天下一绝,是祖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约在宋代以前,中国人是饮用黄酒,到宋代发明了蒸馏法,开启了饮用白酒的历史。传说夏朝人杜康是酿酒的鼻祖,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吕氏春秋》《战国策》又记载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商代酿酒业发达,纣王酒池肉林,青史有载。左丘明《左传》记载:米可酿酒“进稻醴梁糗。”其实,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记载,在此之前就有黄帝与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据考古出土距今5000多年的酿酒器具表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夏禹时代就存在酿酒这一行业;而酿酒之起源,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发明了酿酒。上世纪90年代,在枣阳鹿头镇北边发掘的雕龙碑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聚落遗址中,就出土有盛酒的陶器和谷壳,专家们据此认为,在6000多年前的枣阳鹿头一带已经有了原始的黄酒酿酒技术。鹿头灵鹿黄酒厂生产的“雕龙碑牌”黄酒,就是以雕龙碑遗址发掘的文物为依据命名的。
枣阳是湖北省最富盛名的黄酒之乡,鹿头、新市一带酿造的黄酒是枣阳黄酒的优秀代表。“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好地方才能酿好酒。桐柏山余脉与大洪山之间是一条东南至西北走向的较为平坦的狭长地带,被称为“随枣走廊”,枣阳鹿头镇、新市镇就位于“随枣走廊”的北段,这里民间有酿造黄酒的传统。沙河流域冲积而成的土地是优质糯米的盛产之地,取山泉之水精酿而成,酿出原汁原味的黄酒,品质优良,口味纯正,营养丰富,深得人们的喜爱。它甘冽醇厚的味道中饱含的是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而有幸伴随着岁月长河流传至今的黄酒背后,是一代又一代酿酒人的匠心坚守与不懈传承和发扬。在世世代代的酿造过程中,已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技术工艺。
“交了九月九,家家户户做黄酒”。每年中秋节前后,鹿头、新市一带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着用自家种的糯谷打的新糯米酿做黄酒,一来自家过年过节或平时喝,二来正月间招待宾客。如果遇到家里有升学入伍、婚宴丧礼,添人进口、起房盖屋等红白喜事,一家要做上几大缸黄酒,才能应付旷日持久的迎来送往之需。灵鹿地封黄酒是这一带黄酒中上品的代表,还有一种冬阳酒也很显劲道,这种黄酒是酿制好后不榨不过滤,直接把酒汁连同酒浮(糟)子一并装入坛中,封紧坛口后再用堰塘的泥巴封第二道,确保坛内形成真空状态,将泥封的坛酒放在一定的温湿度之下,继续发酵、熟化4个月左右,使坛内的酒浮(糟)子全部融化成液体即成。这种冬阳酒的酒精度数高,喝上一二杯,走出房门后,人被风一吹即晕倒,人们又称这种黄酒叫“见风倒”。正宗的当地好黄酒,外观清亮、橙黄色,入口是甘醇、绵甜的,酒下肚后有丝丝悠长的清醇。酒性温和,没有白酒的暴烈苦辣,但后劲十足,醉后不上头,人体绵软,醉的状态时间比白酒稍长,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曾有人掌握鹿头、新市的黄酒酿造工艺之后,在外地如法制作,但是味道却大相径庭。这不仅取决于鹿头、新市的黄酒酿造技艺、黄酒文化的传承,还在于独特的地理环境、配方、原料、含有益矿物质的水等因素,是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因此,清代同治版《枣阳县志》记载:枣阳“谷之属,秔(音庚,俗作粳)稻、稬(音懦,俗作糯)稻、香稻……。”其中,香稻是稬稻中的一种,乾隆版《襄阳府志》记载枣阳香稻是襄阳地区的上品。“枣邑以糯米酿酒,曰黄酒,其作法与绍兴同,酿之不逊绍兴,他处皆不及也。”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黄酒在中国大地上已飘香6000多年了,在枣阳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无论个人生活还是社会交往,都饮用黄酒;外地来枣阳的客人,无论名人还是普通人,也要品尝一下枣阳的传统特产黄酒,这在史志和枣阳民间都流传着许多典故。据《后汉书》《资治通鉴》记载,汉光武帝在位32年,回故乡有5次之多。“甲申,帝幸章陵,修园庙,祠旧宅,观田庐,置酒作乐,赏赐。”建武十七年(41)汉光武帝刘秀还乡(章陵即今枣阳吴店一带),大宴乡亲父老,饮用的就是枣阳酿造的黄酒。更有枣阳文史云:“刘秀侠义,常邀友饮,家酒祭旗,舂陵举兵,中兴汉室,衣锦还乡,酒宴乡亲,青史颂扬。刘玄把酒起绿林,韩愈畅饮咏帝乡,李白酣歌白水源,米芾醉书太古泉,孟浩然叹章陵气象,元好问谒云台诸将。黄火青心系汉光,公审四人帮;聂海胜恭酹故土,豪情飞穹苍。”
灵鹿黄酒前景向好
灵鹿酒业公司作为远近闻名的地封黄酒生产销售厂家,已成为当地一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黄酒产业、黄酒文化,符合党的二十大关于“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精神,对富民强市具有重要意义,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黄酒是枣阳鹿头、新市一带历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优良饮品,备受人们推崇。黄酒适于各类人群饮用,饮法也多种多样。冬天热饮,放在热水中烫热或加入适量开水后饮用,能享受到黄酒的醇香,也能驱寒暖身;夏天冷饮,即不做处理直接饮用或冰镇后饮用,也可加入适量果汁、汽水等饮用,感觉清凉爽口,酒香悠悠。黄酒渗透于广大区域文明史中,从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方面,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有广阔的市场。
灵鹿黄酒与米酒、绍兴黄酒、葡萄酒、白酒等酒类不同,独具特色和魅力。灵鹿黄酒与米酒相比,米酒发酵时间短,含酒精少,味道偏甜,属于一种甜酒,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酒类。与绍兴黄酒相比,发酵时间和温度不同,绍兴黄酒含糖量低,酒性更柔和。与葡萄酒相比,酿制工艺和用料不同,葡萄酒口感甘甜醇厚,干红、干白葡萄酒口感酸醇爽口,价格较高。与白酒相比,白酒是经过蒸馏设备和技术提高酒精的含量,酒性烈,价格较高。几类酒比较起来,灵鹿黄酒的酒性温和、酒味甘醇、酒香馥郁,价廉物美,适用面广,并且消费群体越来越大。因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提升,黄酒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的根基,创新产品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魏兆合董事长作为省、襄阳、枣阳市三级黄酒技艺非遗传承人,不但自已带头勤奋研究黄酒,还注重培养和贮备非遗传承人才,率领灵鹿酒业公司团队不断研发地封黄酒新产品,陆续推向市场,让企业生产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让我国黄酒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新一代传承人手中发扬光大。
魏兆合董事长思维超前,高起点谋划企业发展和新产品研发,主动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借用外脑发展企业。灵鹿酒业公司现已成为枣阳市黄酒技术创新中心、湖北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湖北工业大学和湖北文理学院实习实训基地等,有利于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精神,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阔步前进,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枣阳灵鹿酒业采风作品】《首都文学》8587期‖签约作家郑汉民:灵鹿黄酒的乡土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首文枣阳灵鹿酒业采风作品之一】
《首都文学》8593期‖ 湖北诗人檀荣:赞枣阳鹿头灵鹿黄酒诗词联【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首文枣阳灵鹿酒业采风作品之二】
《首都文学》8612期‖签约作家张田进:枣阳“灵鹿牌”黄酒创始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首文枣阳灵鹿酒业采风作品之三】
首文冬季刊选稿
尊敬的老师、作者,感谢您选择《首都文学》平台来推送作品!经本刊后台初选,您的此篇作品经本平台先行推送后将列入冬季刊备用稿。上刊与否,以最终定稿后的目录为准。欢迎您继续赐作支持首文(多次推送的作品将择优上纸刊)!
。
声 明
本期所发作品为作者原创文学作品,由作者授权本刊首发,并对文中所涉内容负责。为尊重作者,维护原创,其它媒介转载或使用,请在本刊后台留言或联系本刊主编应允,合法使用将给予人性化开通白名单。因本刊发文具有连续性,若非违法违规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删除任何一期发文,其它公众平台因需要要求删文,经作者同意后需向本平台支付300元断号费、编辑费、“原创首发”转让费;作者个人要求删除已经发布的作品,需向本平台支付200元断号费、编辑费、违约费。谨遵网约,谢谢合作!
本期采用图片由作者提供,特此致谢!
欢迎关注《首都文学》
《首都文学》微信公众号,立足京城,走向全国,放眼世界;面向作家诗人以及文学与艺术爱好者。主要刊发诗词歌赋、散文随笔、精短小说、民间故事、报告文学、书画摄影等作品。
本刊每周三期,不定时发布。
要求:投稿须原创,切勿一稿多投,严禁抄袭、套改他人文章,文责自负;投稿前请自行审定,杜绝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随原稿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文章标题三号黑体字,内文小四号宋体字;现代诗3—5首、古体诗词6—10首起投(长诗可单首),诗歌文字全部左对齐;书法、绘画、摄影作品10—20幅;散文、小说、民间故事等单篇不超过5000字,每段空两格,优秀作品不在限制中。
赞赏随心随意,赏金与作者对半分成,低于20元不发放,用于平台维护。
投稿邮箱:shouduwenxue@126.com
投稿后请加主编微信:13905352890
微信公众号:sdwx1015(欢迎赐稿!)
《首都文学》纸刊编委(排名不分先后)
顾问:中 达 毛 霞 兰永忠 詹华如葛昌永 矫 健 许 晨 焦红军卢万成 汪光房 冉晓光 匡文留李不嫁 赵乐成 黄定有 高远征编委会主任:黄革波副主任:牛合群 李显德编 委:罗 燕 沈 默 张承明 卫小慢纳兰雨辰 张金忠 毛羽翼 齐平春黄 攀 魏 锦 姚正超罗宏甫李建军 惠随琳王惠正 童长宇郑汉民 张文萍 檀 荣王治兵杨 强 闻 墨 姚晓培 成永青张田进总 编:罗 燕主 编:沈 默常务副主编:张承明副主编:卫小慢 纳兰雨辰外联部主任:罗 燕刊名题字:张怀江本刊摄影:童长宇 黄西良 郑汉民法律顾问:耿洪波主 办:枣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 办:首都作家联盟 胶东作家联盟承 办:《首都文学》编辑部《首都文学》微刊编委(排名不分先后)
名誉顾问:矫 健 许 晨
作家顾问:
卢万成 焦红军 徐锁荣 张国领
张怀江 焦辰龙 方华强 马西良
刘方计 张有文黄定有 孙 俊
吴殿彬 罗旭初 张承明 牛合群
顾盛衫 孙治民 陈绪伟 翟 良
中 达
诗人顾问:
王德兴 李不嫁 匡文留 冉晓光
朱相如 于大卫 蔡同伟 孙德斌
饶 彬 姜海波 汪剑平 汪再兴
沈学印 刘向东 闫小杰 党 辉
海外顾问:
纳兰明媚(澳洲) 童 童(荷兰)
肖红英(日本) 赵 晴(日本)
王景贤(日本) 赵文颖(美国)
马 彦(韩国) 冯梦雪(美国)
社 长:纳兰雨辰
副 社 长:罗 燕 张泉水
主 编:沉默味道
执行主编:陈荣来 温雄珍
常务副主编:
成永青 刘建军 罗 燕 姚晓培
副 主 编:
赵德民 杨晓奕 鲁从娟 王明珠
李雪莲 史立荣 付金华 于金玲
卫小慢 焦淑斌代庆香 刘雪梅
刊名题字:张怀江法律顾问:周迪军【签约作家/诗人】【签约作家/诗人正在进行中……热爱、支持,并有签约意向的作者,请联系主编,索取表格填写,待审核通过后,制作电子“签约作家/诗人”证书发给签约者。相关签约事宜,请联系咨询。】
(按签约先后顺序依次排列)
谢书梅 许建忠 姚晓培 钱宏基
黄世海 陈绪伟 陈 默 王学伟
谢瑞山 陈 文 蒋启华 甄西同
李忠继 贾继山 牛学林 何世宗
刘文选 谢林龙 周国元 杨兴荣
张 峰 李英献 张德祥 韦联博
刘明华 杨伟平 张鸿飞 崔洪国
武杰民 贺清明 董咏梅 冉晓光
李玉芳 汪幼琴 王辉成 胡佳清
李德铭 周晓峰 杨迎勋 王美霞
何 波 韩文杰 袁 涛 张东军
张 伦 张泉水 刘全福 白菊敏
鲁从娟 王登平 姚永平 王 莉
石安芳 程银昌 陈泰才 单克锋
陈炼百 郑亚东 孙凤亭 童长城
郭建中 张承明 黄西华 黄 攀
惠随琳 付江月 黄西良 詹华如
郑汉民 李建军 陈必辉 李晓丽
杨昀燊 杨拥军 扈向礼 李国强
付 刚 黎小红 石胜元 何爱军
李俊花 罗颂华 胡少鹏 罗来德
欧资洋 钟常贵 闫小杰 王亚宁
周善祥 姚玉芳 刘会来 汪光房
张金忠 罗 燕 刘小瑗 卫小慢
钟钰生 薄纯洁 石会文 冯舒玲
谢兴俗 毕爱芳 任秉伟 鲍厚成
刘 瑶 党 辉 龚 炜毕士军
齐少栋 谭乐营 李 军 张田进
黄定有 孟 萌 王昌平 马丙丽
张耀宇 孙海艳 赵翠娥(添加中……)
本刊法律顾问:
耿洪波(纸刊)周迪军(微刊)
本期荐稿:罗 燕
本期执编:沈 默
张承明 往期作品 《首都文学》5569期‖湖北作家张承明:鄂北革命及其影响《首都文学》5570期‖湖北作家张承明:湖北赋《首都文学》5629期‖湖北作家张承明:枣阳赋《首都文学》5840期‖湖北作家张承明:熊河秋色《首都文学》5959期‖湖北作家张承明:桂子飘香《首都文学》7525期‖湖北作家张承明:帝乡太古泉《首都文学》7618期‖湖北作家张承明:弘扬红色文化 帝乡汉光飘香《首都文学》8472期‖签约作家张承明:枣阳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