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月签约200个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成都如何迈向新兴制造强市(成都先进制造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官网首页)
最新数据
今年1-10月,成都全市签约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200个同比增长14.94% 11月18日,成都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召开,提出要把制造强市目标立起来、措施实起来、合力汇起来,持续筑牢核心竞争力。记者18日从成都市投促局获悉,1-10月,成都全市签约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200个,同比增长14.94%,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89个,包括宁德时代西南运营总部及研究院暨时代电服换电研发制造项目等百亿级以上项目13个。↑宁德时代成都新津基地生产车间
其中,3月31日,成都市举行建圈强链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签约仪式,20个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签约落户,协议总投资826亿元,包括高金富恒全国第二总部及生产基地、山东益大新能源及高端特碳材料研发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项目;7月7日,成都市举行产业建圈强链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第二季),签约先进制造业项目达21个、协议总金额达698.7亿元,包括江苏百克晶半导体芯片研磨切割及背面金属化生产基地、华氏医药成果转化暨高端制剂研发生产基地、北京瑞波科总部及半导体材料研发制造基地等;7月8日,成都市与比亚迪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合作……今年9月,成都市围绕产业建圈强链,举办了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系列签约活动。系列活动期间,共举办了27场签约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单独签约与专场集中签约相结合的方式,共签约重大项目及高能级项目141个,协议投资总额3028.98亿元,签约项目以先进制造业项目为主,主要涵盖集成电路、新型材料、绿色低碳、创新药、文创业、旅游业等产业链。那么,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兴制造强市成都具体要如何做?如何用好“比较优势”?听听专家们怎么说↓↓↓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
委员屈贤明:
打好成都制造业这一手“好牌”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屈贤明以视频发言的方式表示,制造强国建设应特别需要扬长补短、锤炼产业和企业“雄兵”,而成都,具备打造一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兴制造强市的基础。
屈贤明表示,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制造业已经初步甩掉了“大而不强”的帽子,表现出“大而有韧性”,但离“又大又强”,尚有一定距离。因此,他强调,在看到中国制造巨大变化的同时,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我们和三大制造强国的差距。“成都是一座充满活力、欣欣向荣、迅速崛起的制造业重镇。”他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成都制造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成都应利用机遇,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优势特色鲜明的新兴制造强市。他特别强调要注重四点:
01
要打造一批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领先产业和产业集群。成都的制造业有一手“好牌”,亮点众多。但是如果要说缺陷,这手“好牌”里面缺少“大王”。希望在成都市人民的努力下,能够在今后几年能够打造出两三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产业。
02
希望着重在“新兴”上下功夫。成都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也是现在全国年轻人、企业,纷纷涌入扎根的一个好地方。制造强市,应在“新兴”上下功夫。所谓“新兴”,产业要新,机制体制要新,从业的人员面孔要年轻要新,生态环境要新。希望成都的制造强市的建设,在“新兴”上下功夫,与众不同,这是成都的特色。
03
丰饶的物产,也是成都的优势之一。屈贤明建议,成都应注重发展民生产业,尤其是食品产业,打造有成都特色的食品产业,以此作为成都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支撑。
04
希望成都大力培养一批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大企业,以及一大批充满活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世界单项冠军企业”,形成“蚂蚁雄兵”。这样,成都建设制造强市就有了强有力的支撑,就有了强大的基础。
↑中科院成都分院屈贤明对成都制造强市的建设也充满期待:“希望成都对中国制造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成为支撑制造强国的重要支点。也期待,未来成都制造的喜讯和惊喜,能够不断传到关心成都的广大听众耳朵里。”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产业所研究员刘丹:
产业发展基础和创新资源兼备
希望成都用好“比较优势”
刘丹很认可成都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一个词:扬长避短。“此前,成都产业发展依靠沿海产业梯次转移积累了规模优势,结果显示,后续仍要靠自己补上产业自主创新的短板弱项。”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产业所研究员刘丹说,在“制造强市”目标下,成都多次强调了“比较优势”的重要性。↑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企业展厅
制造业新一轮竞争,成都有何“比较优势”?01
刘丹表示,从现实基础看,成都目前在创新资源集聚上是有优势的。这种资源包括高校、高能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但关键在于如何用好这些创新资源,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充分释放比较优势。02
经过多年培育发展,成都已构建起较为完整的综合性工业体系,产业基础良好、科技创新资源富集、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具备制造强市建设良好基础。“这是成都最佳的机会。”她说,眼下,成都如何用好这些资源,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充分释放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更为关键。这也是“制造强市”带给成都的隐藏任务。03
在刘丹看来,成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最突出的比较优势是兼有工业体系完备的产业发展基础,和高校院所、大科学装置、高能级创新平台等创新资源。但眼下最关键的,是如何用好这些资源,真正将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在产业方面,成都此前提出构建“5+5+1”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成功将电子信息发展成为万亿级产业集群。现在,成都又启动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提出20余条重点产业链——虽然里面没有电子信息,但是分别提出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和高端软件三大电子信息细分领域的产业链,可以看出,成都正在由大产业门类的集聚规模优势,向打造细分领域比较优势转变。当前要做的,是提升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以及争取获批的工业云、超高清视频、工业信息安全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刘丹提到,还有一个细节是,成都是围绕产业建圈强链来建设制造强市——这说明成都更加坚定聚焦产业链专精、产业生态圈融通在发力。↑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
新兴制造强市
在蓉企业也在
奋力向前,作出自己一份贡献
↓↓↓新希望集团
将带动更多上下游的优秀企业
聚集成都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谈到,新希望集团在成都诞生,历经40年的发展,见证了成都的腾飞和崛起。未来,新希望集团将带动更多上下游的优秀企业聚集成都,与这座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城市,同发展、共繁荣。东方锅炉、东方氢能
助力成都建设“绿氢之都”
成都康弘药业集团
成都有良好的创新资源
将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成都川力智能流体设备股份
有限公司
制造业通过数字化转型
为服务业赋能,实现企业转型
成都川力智能流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川力智能)董事长闵汝贤表示,建设制造强市,川力智能义不容辞。“我们将加大(发展)力度,争取成为制造业的标杆企业。” ↑闵汝贤闵汝贤表示,企业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运营,“先进的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制造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为服务业赋能,实现企业转型。”把制造强市目标立起来
措施实起来、合力汇起来
持续筑牢核心竞争力
创新转型再出发
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一起期待成都为建设制造强国
制造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 | 邹悦 彭祥萍 吴丹若
成都发布编辑|大橘扫码进群↓
点赞在看↓转发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