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建设开启“加速键”,电子签名迎来利好,展现巨大潜力(数字中国建设是什么意思)
近日,备受瞩目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成功举办。本届峰会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聚集了全国28个省、市、地区的320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参展。重点展示了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等11个方面的百余项数字化最新成果和优秀实践案例。
“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开启加速键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日益成熟,推动产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大势所趋。为此,国家把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纳入到发展战略,并陆续出台了诸多政策推动数字经济,数字中国建设。
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这是我国数字经济领域的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其中,明确了数字经济是继农业、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数字经济要发挥重要作用。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确定了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意义。同时,数字经济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标志着数字中国建设按下“加速键”,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强推动力。
在政策的推动下,数字中国建设如火如荼。根据此次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数据显示: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稳居世界第二。
当然,无论是数字中国建设,还是数字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提到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的两大基础,其一便是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的坚实底座,不仅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能力支撑;而且也为数字经济贡献持续的动力和资源。
电子签名作为数字基础设施 赋能行业数字化升级
电子签名,通俗来讲,是以互联网为基础,遵循《电子签名法》,基于可信密码技术生成身份标识,以电子数据图形表现的签名,通常只用于签署电子文件,其内容包括电子签名图形、签名信息和信任凭证,与实物印章或手写签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作为重要数字基础设施之一,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中多次提及和重点强调。尤其是在疫情的这几年,建设数字政府成为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在线办公、远程协同成为常态。电子签名、电子合同应用为政府以及企业在解决纸质合同文件及实物印章签署痛点方面找到有效解决方案,切实的帮助政府以及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助力数字化升级。
电子签名具备“电子化、便捷性、安全性”等优势。主要解决纸质合同文件,实物印章管理难、签署流程繁琐、成本高、潜在风险大等问题。在电子政务领域,助力政务服务高频事项的审批盖章实现网上办,跨省通办,信息互通互认,打破数据孤岛。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让企业的内部办公以及业务管理的签、管、存全程在线操作,实现无纸化,打通全程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
电子签名应用广泛 签盾电子签名保驾护航
在发展数字化经济、数字中国建设等大背景下,电子签名应用场景愈加广泛,已基本覆盖电子政务、金融、人力资源、医疗、房地产等行业领域。满足公文签发、证明证照审批、借贷合同、劳动合同、处方开具、房屋交易合同等各类合同文件的线上签署需求。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电子签名行业年度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企业电子签名主要运用于人力资源(59.8%)、商务合作(56.7%)、金融业务(40.5%)三大场景。随着电子签名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应用行业领域还将持续拓宽。
签盾专注于电子签约应用安全,提供“身份认证、电子签约、合同管理、数据存证”数字化基础应用服务。帮助组织机构在线高效、安全、合规的签署合同文件,为合同文件签署管理全过程保驾护航。
签盾提供电子合同签约平台、电子合同签约管理系统、签盾宝(ukey电子签章)、开放平台集成等产品,让组织机构的内部办公和业务管理实现全流程在线签、管、存服务。不仅无需纸张打印、邮寄、占用物理存储空间,简化审批、签署及管理等繁琐流程。而且还能与组织机构业务系统集成对接,实现应用互通,方便统一进行数据管理。
为了保障签约主体身份真实,签约过程安全。签盾电子签名利用数字证书、人脸识别等技术,并通过运营商、身份证、企业三要素等多重验证方式,确保主体的真实身份及真实意愿。同时还利用区块链、时间戳、加密传输、哈希算法等技术,保全电子签约过程证据链,保障合同文件的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