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再强调推行旅游电子合同,实现全程网办,秒盖章,零跑腿(旅游局电子合同管理办法)
随着疫情管控政策的放开,旅游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复苏。13日,北京市文化旅游局发布通知,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在京团队旅游、进出京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目前,OTA平台关于机票、酒店、门票等搜索数据、预订数据均出现大幅增长。
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类纸质文件的签章管理,不仅面临异地签章不便、合同文件管理难、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而且还因为身份难识别、冒签代签等问题容易造成法律纠纷。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印发了《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 其中再次提到:“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督促旅行社严格落实“一团一报”制度,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填报旅游团队信息,上传电子合同”。
事实上,近几年,为推动旅游市场监管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国家旅游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诸多政策,推广电子合同等相关应用。
2016年,启动建设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综合了旅行社资质、团队管理、电子合同、投诉举报、案件管理、信用管理等七大功能模块。其中要求旅游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合同、CA认证及验真功能,通过合同价格监测预防“不合理低价游”。
201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关于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六省市启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有关事宜的通知》,提出要加快构建“全国旅游示范合同库”,积极推动未使用电子合同的旅行社使用“电子合同管理功能”。
2020年,文旅部、发改委、教育部、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广旅游电子合同使用,推进旅游电子合同标准制定。
电子合同,电子印章具备“在线签章、高效便捷、追溯监管、安全可靠”的优势。旅游电子合同的推广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各类业务场景中合同文件的签章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而且各地的信息数据统一监管,可查可追溯,保障了合同文件的信息安全,有利于各种纠纷解决,旅游市场的规范化。
签盾为旅游企业打造了一个集主体认证、电子签章、合同审批、组织结构管理、印章管理、合同管理、区块链存证、公证出证等功能的电子合同签约平台,并通过API、独立部署多种产品形态,提供旅游合同、入驻协议、合作协议、保险合同、理财协议等场景的电子签名解决方案,帮助旅游企业实现高效办理各类业务,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与体验。
线下旅行社签约场景
包括:旅游合同、服务协议
签约痛点:本地客户前来旅行社咨询沟通,往往不能立马决定是否签约,因此就得来回跑,不仅耽误了签约效率,而且服务不到位还容易导致客户流失。如若有客户在异地咨询签约,邮递寄送合同周期长不说,客户身份也难识别,一旦有冒签代签行为,容易产生法律纠纷。
解决方案:通过签盾电子合同签约平台或利用API接口形式集成电子合同相关服务,实现在线签约。这样一来不管是本地客户还是异地客户,不再需要来回跑或邮递寄送。并且通过主体认证核验各方签署主体身份真实性,由国家权威CA机构颁发数字证书,再通过签署意愿认证,有效避免了代签,冒签问题。
同时,整个电子合同的签署过程,利用区块链、时间戳、哈希算法等技术进行存证并全链路保全,一旦发生纠纷,可提供签盾全链路证据报告,增加维权的效率,更好的保障了双方的合法权益。
在线旅游平台业务合作场景
包括:入驻协议、合作协议、代理协议、分销协议
签约痛点:在线旅游平台需要丰富平台服务,就得跟各大旅行社,旅游景点、酒店、交通部门、金融机构等签订各类的协议文件。纸质签署方式下,不仅邮递寄送周期长,效率低,耽误业务推进。而且各类合同文件数量多、堆积,查找困难,管理麻烦,管理成本也高。
解决方案:通过API接口形式集成签盾电子合同相关服务,实现合同在线审批签署、文件云存储管理、数据存证保全等操作,无需经过纸张打印、层层流转、审批,邮递寄送等繁琐流程,大大提高了合同签署效率。
签署完成的合同,无需占用物理存储空间,通过云存储,线上管理的方式,归档、查阅、下载等操作更加方便,节省了管理成本。
旅游金融签约场景
包括:保险合同、借款合同、分期合同、理财合同
签约痛点:合同签署往往涉及到旅行社/平台、游客、金融机构三方,纸质签署方式下,不仅容易让游客多方跑,资料审核慢耽误时间,邮递寄送周期长,效率低。而且一旦出现代签、冒签行为,也容易带来法律纠纷。
解决方案:签盾可以为旅游金融服务签约流程提供“主体认证、电子签章、数据存证”等服务,通过签盾电子合同签约平台或API接口形式集成电子合同相关服务,实现合同在线审批,签约、云端存储管理、存证出证等操作,不仅大大提高合同的签署效率。而且避免了代签,冒签的风险,保障了合同签署的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