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奶茶差点要人命,汽车电子化时代,安全仍需放首位(奶茶车合法吗)
10月30日,浙江绍兴,一男子在高速驾车时,定速巡航功能出现故障无法关闭,最后在交警的多方协调指挥下,汽车品牌方工程师引导谢先生终于关闭轿车定速巡航,安全停车。事后查明,可能是他将一杯奶茶打翻在方向盘上,污染了定速巡航的电子零部件。
定速巡航失灵,126公里的时速行驶2小时,车辆无法有效制动,也无法挂挡、熄火。可以想象,当时凌晨1点左右,车主的情绪有多么绝望。一杯奶茶,似乎事件就可以解释了。但这起事件能就这么过去吗?据车主介绍,出故障的车辆是2016年购入的。6年间,车子行驶了18万多公里,从未发生过任何故障。没料到一杯奶茶却能让汽车的安全性破防,将车主推到了生死边缘。关键是,喝着奶茶、同时开着车的场景并非小概率,一个日常生活里的“失误”,造成了重大的电子元件损害,险些酿成重大后果,最后如果全部责任仅压到车主头上,怕是有些说不过去。
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配备了定速巡航功能,甚至是更高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先进的科技手段的确大大改善了驾驶体验,但另一方面也埋下了隐患。如果车辆电动化系统将大部分功能从驾驶员手中夺走,并且没有给他夺回控制权的路径和简单操作方式,那么就会出现“车比人强”的危险局面。如果一辆汽车超出了人的控制能力范围,那么驾驶者的安全就难以得到保障。就拿这次事件来说,如果每次不小心洒了液体都得去检修才能心安,这样的车未免也太娇贵了。
所以,相比于提醒车主,更有意义的,可能还是给汽车制造商、研发者一个提醒:在打造出越来越先进、酷炫的功能时,也该想想最原始的安全需求。比如,如此精密却又事关安全的电子零部件,是不是应该更防水?或者说当出现故障之后,有没有可能及时触发报警?再或者有没有可能设置出现故障后,也能切换紧急停车的选项?无论技术多么先进,解答这些最基础的安全困惑,汽车才有可能开得更舒适,也更安全。
作为品牌来说,该事件应当引发警惕,细致检修问题,是个案还是设计问题,后续是澄清、维修还是召回,都应当纳入考虑。值得一提的是,整个事件现在却似乎有被轻易略过的风险,事件被放入社会新闻范畴,留下的教训无非是车主要“小心一点”“及时联系交警”。个案不应该如此轻易地被放过,毕竟,安全无小事,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
编辑:龙春晖
责编:王蓉
审核: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