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使用电子签约签合同靠谱吗?具体有啥优势没?(企业电子签章是什么意思)
电子合同的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电子合同同样也需要具备这些要件。电子合同与传统的合同有着显著的区别,电子的合同当事人、要约、承诺及合同的效力问题都是现代立法的中的一个难点。 新《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新《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新《合同法》第33条规定:当事人之间使用计算机电子数据交换,合同主要条款也是通过计算机屏幕显示,不存在任何传统意义上的书面形式,因此只能以电子数字签名(加密)的形式,证明合同的成立。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也将可读形式的电子证据归为采纳证据中的视听资料类,就说明了我国采纳电子证据是有法律基础的。 《电子签名法》第三条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 电子签名合同的优势 传统的主管领导手写签字审批方式,不光存储查阅困难,流程复杂冗长,效率极为低下。在资源紧张,效率要求不断升高的今天,实现真正的无纸化办公,在日常协同办公管理中采用电子签名签章显得尤为迫切。 野蛮生长式的电子签名方式,早期曾经出现过纸质合同手写签字,通过扫描方式存储,以及通过PS抠图的方式,保存白底黑字的签名图片,用于复制粘贴在需要签名的文档上,当然这些都是不合法的,国家发布正式的电子签名法后,有提供合法电子签名的第三方平台陆续出现。 签订方式的不同 纸质合同:以线下面签为主,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快递合同签订后回传也是纸质合同的一种远程方式。平均签约时间在3-5天。 电子合同: 主要以电子数据合同为核心,电报、电传、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因签约到后期举证存在技术难题,使用较少!通过第三方平台签署,部分企业或政府,会安装软件,数据存储在自身服务器,不用跳转第三方平台。 电子签名主要方式主:数字证书方式和生物特征识别方式。 前者需要U盾、证书等物理介质来实现身份识别,应用场景有所局限,在不特定人群面对面签署场景以及需要留下文书类证据的场景中,数字证书方式并不能很好的实现其无纸化签署目的,同时对于U盾等物理硬件的依赖增加使用了成本。 静态的身份识别不能表达意愿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两类,静态生物识别方式以指纹、面部识别为代表,因其客观存在的属性,能够表达“签到”的行为而无法表达“确认”的行为; 而笔迹作为一种动态行为生物特征,具有主动意愿表达优势,从而成为电子签名生物特征身份识别及行为确认的理想方式。对应到电子签名法,就是能表达签名只由本人控制的。 手写原笔迹电子签名 基于传统签名的原理,结合电子设备采集留样保存数据的优点,提出的签名电子化应用方案。 相比传统笔迹鉴定,强调笔迹特征,电子签名受书写载体、书写的工具的影响,很多笔迹特征会发生变化。从鉴定角度来讲,手写的笔迹数据尤为重要,在司法层面更有价值。 存储方式的不同 纸质合同:数量少的以文件袋、柜子形式存储为主,大量合同文件以储存室档案形式为主,查找需找寻对应名录,如果错放位置很难找出。 电子合同:以区块链的方式存储,区块链安全性可靠,文件不会被篡改!以文件标题、签约时间、签署人等作为检索目录,通过搜索的方式能快速找到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