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写网文还能有出路吗?五年网文写手告诉你真相(写网文的人)
自从咱上次写了那篇针对各家网文平台分析的文章后,我这评论留言和私信就没咋断过,大部分朋友还是挺认可咱的讲解的,但也有一部分朋友提出了质疑:现在贴吧、、论坛搜关于“网文”的内容,几乎都能看到“网文行业遭遇寒冬,吃枣药丸”之类的话,在互联网全方位唱衰网文的情况下,你发这些玩意还有什么意义呢?骗人入坑嘛?
为了回应这些问题,以及本着“救人救到底”的原则,咱今天就来说说“怎么在网文写作中博得出路”。
首先大家说的“网文吃枣药丸”无外乎这么几个原因:扑街几率太高、用户数量减少、新鲜血液不多以及平台抽风(逐浪那个事都听说了吧)~有啥说啥,现在网文的发展势头确实不比当年,我认识几个在起点写书的哥们都表示没有之前赚得多了,毕竟短视频、手游一类的娱乐手段不胜枚举,再加上盗版网站的“分流”,让不少写小说的人坚持不住了,要么找个正经班上,要么找点别的副业来干。
不过我觉得吧,网文这行虽然受到了五花八门的影响,可凉透终归不至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内容总不会消失吧,各家平台总得想办法保住饭碗不是?但同时我也觉得,网文行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有一半是平台自己“作”出来的。
各位都知道早几年无脑小白文的市场有多火爆吧?“飞卢风”小说的成绩要多好有多好,快节奏的爽点堆砌下几十万字就能把原来整本书的钱赚到手。而为了迅速抢占这片市场蛋糕,很多网站开始用高额的稿费和较低的入行门槛来吸引作者,一度导致全网铺天盖地的全是这种作品~就连起点都没能幸免于难。没办法,市场甜头太香了。
然而最终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无脑小白文红利过后的反噬有多么大。读者腻歪了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人家审美提升了,想看点水平更高、故事更为通顺完整的作品。没有?不好意思,那我还是刷短视频打游戏去吧~所以别啥啥都归于经济冲击,网文行业内部的问题真心不少。
不过幸好挺多网站明白过味儿了,感觉再这么整下去真就凉了,重心还是得回到内容上才能让读者买账。于是乎各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像起点开始限制系统文的产出,将资源更多倾斜给传统老白文;番茄大力扩充作者库,通过征文等活动吸引更多作者入驻;塔读重推文创阁,主打故事流路线;七猫收购综合,引流能写老白作品的人前来开书;就连飞卢都发声打击工作室,打击故事内容无意义灌水等等。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多数网文平台并没有放弃“自救”,网文内容的“精品化”将是未来的流行趋势,进而作用在写手身上的反应便是:之前选平台,多侧重流量、市场;现在选平台,则多侧重环境、扶持。之前写书,多侧重怎么能红能多赚钱;现在写书,多侧重怎么能写好写长。
就拿我在飞卢写书的遭遇来说吧。那阵为啥选飞卢?还不是看重它家流量够大市场够广~写书时哪个题材创意火爆我跟风哪个,哪个热点噱头正盛我蹭哪个~虽说这种行为很白烂,但奈何这么写流量才高啊!这么写读者觉得爽他爱看啊!谁会跟钱过不去对不对?再说飞卢的调性就这样,文章质量生命周期啥的不重要,写崩了或者写不下去没关系,重开一本就好了
说实话那会我的状态挺不正常的,写的断头小说自己都数不过来有多少本。关键是这玩意我能写别人也能写,自己完全没有竞争力,随便谁都能代替咱的位置。
再说我搁塔读写书的经历。其实我在塔读待的不算久,期间还赶上平台改版的事了,但我没像部分作者那样出走,而是选择留下来。原因很简单,一是塔读的创作环境比较平和,不用太过于考虑竞争压力的问题。当然咱不是在这混日子,只是不用再“睁眼排行闭眼流量”精神内耗了,能把这些精力放在写书上,功夫下到成绩自然就有了。二来塔读的扶持力度很到位,这里的“扶持”指两点:编辑+政策,分开来说。
其实各家平台编辑的资历都差不多,只不过可能头部平台的编辑手下的人多,重心基本放在大神作者上;中小平台编辑手下的人少些,但基本都能照应过来。我在郭=构思小说框架、充实故事时,塔读的责编就给予了咱很多帮助,乐意花时间给我纠正毛病,有时候我俩就小说内容能聊一上午。
再说政策这块,今年几家叫得上名号的平台都有祭出手段来赢多无脑爽文的泛滥,只是好多都偏“抑制向”,比如起点限制系统文的产出,飞卢下场铲除工作室等等,而没有真正针对“优秀的故事内容”做出扶持,就感觉很奇怪~说句带点个人情感的话,目前好像也就塔读实打实给出了正向扶持,给那些故事质量不错的小说以双板块推荐流量啥的。
总而言之,网文界确实遭遇了一场不小的“寒冬打击”,但这个行业也不至于就此一蹶不振。毕竟经过整改后,各家平台都在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既然给出了相应对策,那我们就按精品化的路线走,认真写好故事写好书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