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老板用50万伪造赝品,拍出2.2亿天价,专家:亏了,至少10亿(卖假玉器几千块犯法吗)
1993年,我国正式引入市场经济,这激活了市场发展的动力并刺激了经济增长。不少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发展之初到处都是机遇和资源,但也有许多人在混乱中摸鱼,这令人头疼。古玩业也是如此。

俗话说:“好货不用担心卖,好商店不用担心顾客。”对于古玩业来说尤其如此,古玩业是利基产业。一方面,古玩的价值体现在其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上,而其一部分体现在金融价值上,用于投资和理财管理。另外,古玩这个行业对收藏知识和经验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不小心看了它,您将损失数百万甚至数亿元。

在古玩中,大部分收藏品都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董。与古董相比,文物的概念更为严肃。作为特定长期文化的遗物,它们得益于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基本特征,因此无法重现。这也使得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跟随经济的发展,古玩收藏逐渐形成高潮,优质古玩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在高利润的驱使下,它引起了许多人的贪婪,并通过欺诈寻求利益。由欺诈行为引起的一系列后果是,市场混乱,导致假冒产品的普及,并且优质收藏品被迫以低价甚至缓慢销售。

还有的时候,由于造假者的精湛技巧,即使是行业专家也很难识别。 1994年,北魏陶艺大师高水旺制作了北魏出土的一对陶俑。即使是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也无法准确识别它们。他还支付了10万元人民币的“学费”。 2011年,“汉代玉凳”的拍卖引发了关于真伪的广泛辩论。

当年的北京中嘉国际拍卖会上,汉朝青黄玉龙凤梳妆台的一部分在拍卖开始时就以1.8亿元的高价售出。后来,“文物”以2.2亿元的高价成交,这也使“汉代玉凳”成为当年最贵的玉器。

可是,拍卖宣布后,立即引起了许多网民的怀疑。由于在汉代,古人仍然没有椅子和其他设备,而是坐在地板上。如果说玉凳是汉代的文物,那显然与一般的历史知识不符。但是拍卖公司有自己的一套措辞。他们制作了专业鉴定书,由玉石专家周南泉签名。

很多在对“汉代玉凳”的评价中,周南泉先生得出结论,玉凳属于汉代,对玉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玉凳具有重要价值。周南泉是故宫博物院的专家研究员,是玉器行业的大师。专家与网民的意见截然不同,这也使无数网民有些怀疑:也许专家的鉴定结果是正确的?

不过此时,郝邵峰教授和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张宁表示了明确的反对。他们指出,“凳子”是从西部地区传入中原的。 《演繁露》曾记载:“今之交床,制本自虏来,始名胡床,桓伊下马据胡床取笛三弄是也。隋以谶有胡,改名交床。“胡床”是东汉末年传入的,但它是椅子的前身,与凳子不同。真正的凳子只出现在晋朝,只有在唐宋时期才流行。

对于疑问,周南泉并非没有支持者。姚政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的主任。他甚至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周老并没有走眼。汉代玉凳是举世瞩目的国宝,以2.2亿元便宜了,10亿元都不止的。”一直到2012年2月23日,邳州宝石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如锦的这场“闹剧”宣告结束。他告诉记者,“汉代的玉凳”不过是赵先生2010年制作的“假货”,而赵先生是邳州当地一家玉作坊的老板。

赵先生曾经花费50万元购买了一块青黄玉。然后雇用了22名玉石工匠以明代古董的方式雕刻这颗黄玉。这种“汉代玉凳”的制造历时七个月,在此期间,赵先生还请王先生提供指导。后来,赵先生以230万元将其卖给了他人。非常令人惊艳的是仅一年后,这种“古玉凳”被认定为汉代文物,以2.2亿元的天价出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