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电子签约平台谈电子签约普及趋势
问
电子签约是一个大趋势吗?什么时候能普及?
问题描述:现在很多人都说电子签约时代来了,但是我们用电子签约,对方企业都不用,根本实现不了。而且用的电子签约平台不一样,有一方就得放弃自己已经在用的电签平台。
另外,很多时候考虑到安全因素和企业习惯问题,很多企业都是拒绝的。
电子签约是个大趋势吗?
电子签约作为一种新兴事务,2014年逐渐兴起,短短三年时间,就获得长足发展。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电子签约都将成为一种趋势。细说起来,原因如下:
(1)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普及,为电子签约的使用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传播及销售通道。
(2)国家法律及政策的日益完善和成熟,为电子签约在互金领域、商旅平台等行业提供了一定的传播使用基础。
(3) 融资环境日趋优越,雄厚的资金支持为厂商的发展“保驾护航”,近三年电子合同/电子签名企业数量成倍增长。
(4) 市场声音扩大,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商对电子签约概念的普及,让企业及个人用户对电子合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逐渐提升。
综上,伴随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普及,法律及政策的日益完善和成熟,基于SaaS交付模式的第三方电子合同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契机。金融、保险、第三方支付、旅游、房地产、物流、B2B等各行业的用户对这个相对比较新鲜的应用认知度和接受度逐渐提升,电子签约应用范围逐渐得到扩张。
然而,三年多时间的发展,电子签约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应用和普及,分析之后,我们认为有下面这些因素导致了这个结果:
1、市场接受度较低:A、部分政府部门并不认可电子签名的文件;B、较多老百姓的意识和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
2、盈利模式问题:A、CA证书的成本高;B、市场推广成本高;C、人力成本高;
3、用户的观念问题:A、观念、认知度低;B、对新东西的接受度不高(比如电子发票);C、对传统签章的弊病认识度不够(萝卜章);D、适应新的东西需要一定的接受时间。
所幸的是,目前国家和企业都在不断推广电子签约:
1、国家政策:国家一直在推行无纸化办公;
2、市场业务服务模式:单一的产品销售– SaaS(软件即服务)--PaaS (平台即服务)等;
3、应用场景日趋丰富:各领域创新业务不断涌现(比如像供应链业务);
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之外,全国范围内各家电子签名平台也承担起教育用户与市场的作用,纷纷开展各种讲座,做媒体宣传,网络宣传,渠道合作等。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用户的观念和意识,使得电子合同得到普及。
现在国内的电子签名行业已经初具热度。随着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发展对电子签名的内在需求越来越多,以及各项技术的不断成熟等条件,国内也已经出现了下面这些电子签名平台。
打个小广告:以上二三十家电子签名服务商中,适用人群最多的是法大大电子签约平台。2017年10月,法大大电子合同累计签署突破2.5亿份,阿里巴巴、微软(中国)、统一集团、携程、同程旅游、众安保险、美团网、龙湖地产、神州数码、51社保、金蝶云之家、积木盒子、投哪网、珍爱网、房多多等知名企业都在用。
希望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电子签约能快速普及。
——彭小燕 - 法大大 | 新媒体运营经理
第一个问题,电子签约是不是一个大趋势,答案是肯定的。
这个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是,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国外电子签名和电子合同的发展早于国内,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吸引资本市场注意,截至目前,电子签名/电子合同在国外已经很普遍,其中佼佼者DocuSign的服务已覆盖188个国家、1100家信贷联盟,客户数超30万,用户数超过2亿;SignNow被超过50%的世界500强企业选用,同时拥有10万小企业客户。
二是,国内电子签约行业本身的发展趋势,来看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的一组数据:2014年以来,第三方电子签名市场内的融资事件数量不断攀升,融资金额也急速增长;与2015年相比,2016年市场内融资金额的增长率超过70%;相比2015年,2016年第三方电子签名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66.7%;未来两年,对第三方电子签名的预算投入超过50万的企业将由18.4%提升至30.6%。
三是,国内的政策环境,电子签名法自不必说,国家在政务、金融等方面也在力推电子签名,例如对网贷行业的第三方备案要求,对工商电子执照的推行。
所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基本可以断定,电子签约必为大势所趋。
第二个问题,关于什么时候能普及。
只能说目前电子合同得到了一些一二线城市企业的接受,但是要在全社会的经济运行中普及,还有一定距离。但是相信接下来这个进程会加快,现在电子合同行业鱼龙混杂,考虑到合同在经济行为中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建议企业尽量选择有良好“出身”(比如上市公司)的电子合同产品。
——签悦电子合同
电子签约在发达国家情况:
目前,百分之九十的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全部都是在用这个电子签约的发达国家基本上已经完全接受了这样的方式。然后它覆盖的一百八十八个国家应该是签名的数量也是非常巨大。在发达国家,发现电子签约这个行业。跟其它行业不一样,它是一个一家独大的一个行业。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百分之七十的,这种份额在发达国家,全部集中在我们的对标公司DocuSign一家这个企业身上。
电子签约在中国情况:
在中国,中国《电子签名法》在2005年就已正式实施,却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该法对于电子商务以及电子合同的规制不完善,另一方面是技术上也不够成熟,导致实操上存在较大问题。
而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去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发布后,中国电子合同应用落地步入快车道,商业对电子合同的需求也日益被激发出来。
电子合同未来发展趋势:
纵观国内市场应用现状,不难发现电子合同已在慢慢渗透各行各业。特别是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电子合同在网贷、在线旅游、制造零售等行业已成为合规“标配”。进入2017年以来,携程、阿里巴巴、统一等大型企业开始对接电子合同平台,为企业信息化转型助力。
传统纸质合同与当下商业需求无疑难以匹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不管是从合规化建设,还是从企业降耗提效的角度,电子合同的推行都会成为“刚需”,只是目前市场对于这种“刚需”还没有足够认识和了解。但是,在未来,电子合同必然取代传统纸质合同的签约方式。
——廖逸 - 众签科技 | 联合创始人&运营总监
首先,回答所问的问题:电子签约是大趋势,这句话是一定的!
对于这个市场,其实也是copy to china的产物,行业对标基本对标的是DocuSign,在国外已经很成熟。
然后我们再说瓶颈,目前电子签约主要瓶颈在于要去解决法律效力、安全、存储这三大问题,分别介绍一下目前的情况。
法律
先说法律,提及合同、电子签约那么将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工信部《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商务部《电子合同在线流程规范》、《电子商务第三方交易平台服务规范》。
我不是非要搬那么多法律条款出来镇这个帖子,主要在国内如果你做电子签约必然要满足这些条款中所涉及与电子签约有关的内容。
各国的法律法规都不一样,所以这也是行业巨头DocuSign无法进入国内的主要原因。
如果简单一点总结,电子签约在法律上,要证明的有四件事儿:
哪个操作人、在什么时间操作、一个操作人本人认可的内容、这个内容是不可篡改的。
上面这句话很重要,考试要划重点(哈哈)
安全
先说基础安全这块,那么你需要参考的是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还有国标《时间戳标准》(GB/T 20520 – 2006)、《网络交易服务标准》(SB/T10519-2009)、《电子商务协议》(GB/T19252-2003)、国密局《电子认证服务密码管理办法》、《证书认证系统密码及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GB/T 25056-2010)。
象征性的提及一下所涉及的内容,然后再通俗的来解答一下:
目前的安全其实就是作为第三方签约平台,要将双方认可的内容先签名(加上数字证书)、再盖上时间戳(证明签订时间,同时保证防篡改)、然后再加密(这样第三方平台是无法看到合同内容)、最后再碎片化存储到云(即便是黑客拿到了某一服务器数据也无法有效还原,除非所有的服务器都攻破了再逆回来,但是这样的门槛是非常高的)。
国内的一些平台不止完成了以上内容,某些平台还引入了公证处(比如上上签),将签约过程保全和公证,其实解决的一样都是安全问题。
存储
存储其实来解决的仍然是安全问题,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合同是签约完成后,是双方各执一份来独立“存储”的,如果合同产生争议,其实也一样去公证处做公证才行,所以电子签约需要这个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来监督签约。
如果签约产生于签约平台,存储也存储在该平台,其实对公信力还是起了既做球员又当裁判的质疑(签约者会认为在特定的环境下,平台有动机且能力篡改合同内容),所以对于合同内容的保管(即存储)第三方的签约平台又需要第四方存储平台,或者引入区块链技术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通俗的去讲为什么建议需要第三方来存储?
因为同样的这个问题,如果换做做电子签约的来答你们肯定持有怀疑态度,而我是搞网络安全的,你们的问题和我没啥太大的利益关系,所以你们就会更认可些,心情好了还会给我点个赞!
——网络尖刀 创始人 曲子龙
是趋势,但是现在市面是几乎所有的电子签约平台的操作都是不合规的。
法律文件必须要求当事从或者者单位双方自己签名,但是现在所有电子签约平台都是统一收集用户的签名,把信息统一存在系统后台,由系统模拟用户来签名。这原则上是不合规的,只是用户是无感知的,认为是自己亲自签的而已。
随着技术的完善和更新,相信这个漏洞很快补上。
——刘俊豪 - 意非凡科技 | COO
扫码购票
第四届B2B电子商务大会
部分出席大会的行业大咖及嘉宾
(名单更新中 排序不分先后)
姓名
单位及职务
部分出席大会投资人代表
朱迎春
钟鼎创投执行董事
曾振宇
DCM合伙人
吴运龙
零一创投合伙人
何文
春晓资本合伙人
饶慧钢
银河系创投合伙人
杨利军
星河互联合伙人
李鹏
复兴新技术与新经济产业集团副总裁
何士祥
达晨创投合伙人
彭志强
盛景网联董事长
韩彦
光速安振合伙人
曹毅
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
上台专家、企业CEO及代表名录
金文海
欧冶云商高级副总裁
汪海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朱军红
上海钢联&钢银电商董事长
郭江
慧聪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
孙炜
中农网CEO
周诗豪
运去哪创始人
苗峰
五阿哥CEO
韩毅
云鸟科技创始人
钱晟磊
网筑集团COO
孙录
远东买卖宝CEO
张一春
中商惠民董事长
俞强华
维金创始人
张红梅
阳光印网CEO
常东亮
摩贝CEO
陈龙
震坤行工业品超市CEO
常东亮
摩贝CEO
赵晨
海派客CEO
欧阳格
铜道集团常务副总裁
游五洋
阿里巴巴研究院负责人
许永硕
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研究员
唐光亮
新高桥创始人
王朝成
易久批创始人
杨利祥
掌合天下创始人
王军
全时便利店副总裁
黄永毅
天朝上品酒业运营公司董事长
崔国厚
托比分析师
李克鹏
中国产业互联网研究院主任
严彰
工品汇CEO
叶永清
西域CEO
高瑒
锐锢商城创始人
佘莹
海智在线CEO
杨宁
佰万仓CEO
刘育弘
快塑网创始人&CEO
吕健
找油网CEO
智建鹏
化塑汇CEO
刘斋
涂多多CEO
郭喜鸿
买化塑CEO
李铁道
我的塑料网CEO
林小海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
李志高
福仁缘董事长
熊伟
易塑家总经理
李雷
网化商城CEO
白睿
奥凯大宗创始人
郭效杰
优众优料创始人
杨利祥
掌合天下创始人
陈晨
家电汇创始人
李宁
千米网CEO
陈磊
大白菜科技董事长
王圭平
我要印CEO
程小军
搜布网CEO
方伟
汇金大通CEO
谭泽鑫
大丰收联合创始人
崔耸
找煤网CEO
叶宁
海上鲜CEO
许龙华
wook中国CEO
徐杨
运去哪COO
夏宇
百卓采购网CEO
佘莹
海智在线CEO
陆宁
买化塑COO
杨宁
佰万仓CEO
崔国厚
托比分析师
肖峰
一达通副总裁
刘慧果
小6水产网CEO
陈柏园
MFGtrade创始人
熊伟
易塑家CEO
杨志军
第一枪CEO
王飞
七公里CEO
林顾强
仟金顶COO
林志勇
冻品在线CEO
龚文龙
棉联网CEO
陈冲
中农网总裁助理
郭大智
中交兴路副总裁
赵颖
钢源城CEO
黄海新
金联创董事长
黄孝杰
塑米城CEO
张环宇
刘备修车网创始人、CEO
郭喜鸿
买化塑CEO
林开辉
法大大创始人
彭政军
大大买钢网CEO
伍勇
土流网创始人兼CEO
方君芳
化纤邦创始人、君方科技CEO
陈忠林
世界高铁网创始人、CEO
关
注
我
们
托比网——让行业永远有方向
第四届B2B电子商务大会
商务联系: 17301302519(同微信)
媒体联系:18310566200(同微信)
会务联系:18210468071(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