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吗?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电子商务繁荣。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电子印章应运而生,应用在各个行业的合同签署环节中,这些新兴事物的出现带来更便捷的买卖交易,但是不免有人担心,万一出现纠纷,电子签名法律效力能不能得到保障。因此,关于电子签名法律效力,你需要了解这些。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什么是电子签名
传统签名包括手写签字、手印、盖章,其中的含义有明确了签名人的身份,对签署内容的认可,一经签名即具备法律效力。电子签名的概念与传统签名是类似的,只不过,签名的载体形式变成了电子数据,并且是通过密码技术在电子文档上加载电子形式的签名。
《电子签名法》中第14条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具备与手写签名或盖章一样的法律效力,同时在第5条至第8条规定,可靠电子签名的条件,需满足签约主体人身份真实,签名及合同内容数据不可被篡改。
电子签名的使用需得到双方约定及意愿认证
《电子签名法》中第3条规定,“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同时第3条第2款还规定,当事人使用了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就不能否认其法律效力。简而言之,电子签名受到法律的保障,一旦以电子签名的形式签订合同,就具备法律效力。
因此,双方通过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签署合同过程中需要有意愿认证的环节,表明自己的身份以及认可签署的内容。
不适应的电子签名场景
电子签名并不是所有的场景都适用,法律上有规定,在涉及身份关系、重大财产权益以及公用事业等情况下是不能使用电子签名的,因此,用户在选择使用时候也需要注意,一旦采用电子签名,法律是不给保障的。
《电子签名法》第3条第3款中规定,涉婚姻、收养、继承等人身关系的不适用;涉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权益转让的不适用;以及涉供水、供热、供气、供电等公用事业服务的不适用;再就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类不适用的。
签盾电子合同签约平台的电子签名法律效力是受到国家权威机构认可的,通过平台的实名认证之后就可以获得专属的电子签名,用户在平台发起合同签署请求,然后以短信的方式通知到对方签署,双方在签署的过程中,还需经过意愿认证,确保签约是双方真实意愿的表达,然后盖上电子签名,签署的合同就算有效了。受到法律的保护,一旦发生法律纠纷,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获取公证处公证过以及经过司法鉴定的证据报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