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事件后又是飞卢合同,网络作者面临的巨大危机
飞卢合同引起的又一问题,文字游戏留把柄?
网络文学界继阅文事件后,飞卢又开始了一波新的迷惑操作。那就是新合同的“文字游戏”。
这对于网络小说的作家来说又是一次大瓜,但这背后的真相就那么简单吗?且听如下分析。
一、飞卢新合同引起的热议。
知乎、龙空、已经有多人证实了合同确实存在下列两条。
1.协议期为发布作品完结后的二十年,并且如不主动解约将自动续签五年,无上限。
2.在协议期内作者所使用的任何笔名(包括签约作品和其他作品)的形式权利均归属乙方。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把作者签下来就绑死的合同,先不提违反了著作法。
单20年就是新合同法的最大约定期限,若非如此他可能弄个500年。
为什么说是文字游戏呢?
因为一些作家反应,他们稀里糊涂地已经签了这样的合同。因为这一条不是写在特别明显的地方不说,就连前面的文字都在引导人忽略这件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合同的前面都是单指本次的书名和笔名的或者飞卢内的笔名,唯独到了这里忽然加了这么一条,且是有意的没添加飞卢内使用的字样。
看到这大家明白了吧,飞卢的法务部绝对不是疏忽了,而是故意的。
飞卢内部的责编解释过,没关系的和以前没什么不一样。
还有一些人这么说的,一群扑街作家没什么好告的,瞎操什么心,你没有被告的价值。
更有的说,你们都不签正好,我赚的钱更多。
首先有专业的律师说了,那些人都是在放屁,这一条就是飞卢留的后手,打官司用的。
其次就是签了这样合同的作家将莫名其妙的把把柄落在人家手里,只看你有割的价值就会挨一刀。
二、阅文事件、飞卢事件真正影响的是什么?
答:大部分网络作者
首先读者会被影响吗?
会、阅文导致大量的断更和烂尾。
影响能有多大?
非常大,这是掌握流量的一方对作者底线的试探。他们在试探大部分网络作者可以忍受怎么样的压榨。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举个例子,最后的结果就好像现在一些资本家可以毫不知耻的说996是福报,甚至以后12小时全年无休也是福报。
为什么是这样?
因为这是掌控资源的资本在背后一次又一次的试探。
这不违法?
当大多数人习惯了妥协,认为那是默认的规则时,就没人能用法律对付那样的群体了。
走了一个员工,来了更多,封了一个企业,还有更多。
全封了?那大家都没饭吃。
这两次事件本质上就是这样的试探,目的就是压榨更多属于作者的利益。
三、背后的小说平台为什么要这么做?不怕网络文学最后就这样被玩死了吗?
先回答后面的问题。
他们怕,他们也不希望网络文学就这样消失。
可是这样的做法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有害无益啊?
这些所有人都清楚,但是他们不愿意到手的利益变少。
这就是前面的问题了。
小说平台靠什么赚钱?
读者。
读者的阅读组成了这个网文江湖。
这个江湖产生的利益,由各个平台互相争抢,再分出一点给作者糊口。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江湖缩小了,看小说的人少了,产生的利益变少,平台得到的就更少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
高质量文学留下并吸引更多读者。
但是这个是有投入的,谁去投入呢?
各大平台都不愿意,因为吸引来的读者进入这个江湖后,又会被别的平台吸引走,保证不了投入的利益。
这个时候两次事件就来了。
阅文用作者的利益去吸引读者。导致作者大范围流逝,飞卢因此获益。
而飞卢反过来,直接压榨作者,走不了,以后分给他们多少还不是他说的算。
两次事件又一起让整个作者界的期望更少了一点,进一步实现以后压榨作者就是福报
带来的伤害就是,本来已经严重缩水的网文江湖又一次减小。
先是必然让一部分作者流逝出网文界。
其次作者的减少伴随着高质量的网络小说出现的概率更小。
最后玩蹦整个网文市场,大家都少了一种娱乐方式。
四、平台就没有高瞻远瞩的高层吗?没试图阻止这样的情况出现吗?
有,而且不少,免费小说的兴起,就是他们的自救手段之一,不少平台依然在自救。
那为什么还是这样了?
因为集团很难是一言堂,利益错综复杂,只要多数人不希望眼前到手的利益变少,那么即便是昏招,平台也只能捏着鼻子用了。
解决的办法远比想象的简单,只要读者,作者,或者平台,有一个方能拧成一股绳,至少不互相拖后腿,网文就还有救。
但,真的是越简单的办法越难。
作家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最后消失的就是这个网文江湖,因为江湖是因为小说吸引来的读者。而没有作者,谁去写小说?
愿这种奇异的文学不消失,那充满幻想色彩的文章,为什么要被这样击倒。
世界本应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