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飞卢要上市?原创作者的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不知各位有谁看了前段时间飞卢的那场直播,反正我是没看~不过这并不影响咱对信息动向的把控。这不,飞卢搁这场直播中就透露出一个重大消息:我们未来有可能要上市!说实话这消息挺劲爆的,我们群里也有N多人在聊这个,多数人的意思是,平台上市是好事,但飞卢若想干成这笔买卖,首先就得解决同人作品的版权问题。
众所周知,同人文在飞卢的势力很强,也出过一些爆款小说。但问题在于,同人没版权啊~想靠这个上市盈利怕是官司直接吃到饱。所以要么飞卢争取获得相应版权(这点不太可能);要么忍痛割肉放弃“旧爱”,把未来的资源重心放在原创板块上。
PS:说实话原创作者在飞卢被压的挺狠的,如果飞卢能成功上市的话,对原创作者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结合飞卢此前的种种行为来看,很难保证它家不会“好心办坏事”。
不过还是那句话,飞卢这波起码给写原创的作者释放了一个良好信号,还是值得期待的。而且也不光飞卢,番茄最近出台的反抄袭政策也敲懵了一批作者:本人不得抄袭自己以往故事剧情,也不能续写他人作品,甚至不能出现和游戏影视雷同的桥段。一套组合拳下来把吃同人、吃系列的路封死了,也让不少写此类文的作者试着“转型”写原创去了~
当然,对于上述平台的种种操作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有人觉得平台操之过急,连给人反应的时间都莫得;也有人觉得在原创赛道这块有些平台是来真的了,原创党崛起!反正咱也是话赶话聊到这,那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识,讲讲今年动作比较大的三家平台,包括且不限于氛围、现状、去留等等。
第一家,飞卢。尽管有很多人对飞卢嗤之以鼻,但不可否定飞卢在网文圈的影响力确实很大(曾经横扫网文圈的飞卢风可不是开玩笑的)。然而,与其影响力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它家的福利制度,真心不咋滴(全勤甚至在全网排倒数),不过飞卢稿费给的倒真不少,能登上天榜的书不说日进斗金但也绝对大赚特赚。当然,想要取得这样的成绩,咱也得有相应的手速和跳脱的脑洞,能做到日更万字起步、剧情畅通爽快才行。但凡某天你更新字数少了,或者节奏爽点一断,那就等着数据跳水吧~
另外今年早些时候飞卢发声要提高平台作品质量,杜绝内容灌水、剧情烂尾太监等情况,决定限制章节字数,然后降低更新榜权重。咋说呢,可能飞卢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落得的结果属实不咋滴(跑了一大批作者),而且在多年氛围调性的“熏陶”下,作者对日更字数和爽点节奏的追求依旧莫得改变~想想也是,毕竟站内读者的口味不会轻易更改,从他们这拿到订阅数据才是王道,其余的不重要。
总结一下,在飞卢开书不难,签约门槛蛮低的,剧情也简单让主角一路无双爽过去就完了;难的是怎么成为触手怪以及能巧妙融合时下热门事件让读者看着过瘾,如果没这俩能力还是别去了。另外虽然飞卢一直在放出“扶持原创”的信号,但个人建议听听就好,目前站内依旧是同人文的天下。
第二家,番茄。虽然我曾经在番茄连续扑了两本书以致于对它家有点心理阴影,但有一说一番茄挺舍得在作者身上砸资源做宣传做引流的,当然前提是你的书成绩好才行~至于它家的环境咋说呢,在没有迎来首秀之前,基本处于单机状态,等到了首秀期,平台就开始玩“大数据”推荐那一套了,对大数据原理感兴趣的各位可以移步龙空,有大佬做过详细解析,这里我就不论述了。只是我觉得吧,番茄虽然声称所有作者的成绩数据皆由读者喜好决定,但实操过程中很有可能是上下分层对待的:大头流量以及渠道份额被编辑分给了头部作者,其余作者的流量全权交由AI分配,能火就火火不了拉倒~各位别以为我阴谋论哈,现在普通作者去番茄,被分配到的编辑基本都是机器人“番番”,那真人编辑都去哪被分给谁了呢?给个眼神自己体会吧。
至于针对原创领域的动作番茄一直也有做,星火计划、魁星计划、针对相关题材的创作扶持以及前段时间的“最强反抄袭”公告。讲道理效果是有的,也确实出现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作者,和故事内容很加分的作品,但还不足以改变番茄“飞卢风当道,商业爽文泛滥”的格局,再加上它家的推荐机制~只能说可以去它家写原创、写故事流类的小说,但能不能拿到成绩,大数据推荐给不给你流量面子就不好说了,得带点“一跃入高峰,一跌进谷底”的赌性。
第三家,塔读。塔读也是我目前所在的平台,可能有朋友觉得相比前面这两家平台,塔读在流量方面显得有些“局气”~咋说呢,我承认塔读的流量体系比不上头部大站(有生之年吧),但它家也没想象的那么差,该有的全都有,功成名就的大佬也不少(墨刀、清酒、绯红之月等等)。而且就对原创作品的重视程度而言,塔读是要比飞卢和番茄高出很多的。
圈里人都知道塔读年初针对男频做出了改版,爆火的四轮PK换成重视长篇作品的“按字数段上推荐”的模式了,文创阁也从小版块被单拉出来做了等等。虽然那会外界一直在说塔读是想扩大规模,把文创阁变成“分站”之类的,但我们这些老写手觉得,塔读可能只是想先提高一下好故事、好书的流量曝光而已,吸引一些不太想写无脑商业文的作者过来开书。毕竟这批作者虽然有创作潜力(我那会读过几个“新人”的书,故事内容的确耐看,而且也比较讲道理,少有主角动辄开挂龙傲天的桥段),但不太受多数平台的“待见”(人家更喜欢写商业文的作者,能变现啊,写故事流的你还得花时间培养,还得面对KPI压力)。
当然咱也不排除塔读后续有“拉拢此类作者,备战站内资源”的打算,只是站在作者角度来说,塔读文创阁确实给写故事流的作者提供了一个平台,好好写书拿下双板块流量推荐啥的还挺香的,其他方面就不是咱该考虑的事了(让平台运营思索去吧)。
当然塔读搞的这些东西也不是哪哪都好,比如新书期就挺让人难熬。因为按常理来说,新书首秀正是疯狂起量的时候(比如番茄,又比如飞卢),但塔读的新书期咋说呢,有点“冷启动”的意思,前一个月数据低(尤其是我这种曾在四轮PK中做到过月稿费破万的作者,落差感确实有点大,有些朋友也因此离开塔读了),不过随着咱保质保量的连载上了推荐后,数据就又开始回暖了,而且文创阁里的书还能拿到“推荐、文创”两个板块的流量推荐~反正我头一个月差点吃土,但后面每隔一段时间就涨些,现在的收入比去年反倒还高一些了。总之看个人吧,有的能接受这种细水长流一步步涨的模式,也有人喜欢要么坐飞机起飞要么彻底扑街的玩法~没有对与错,只有合适不合适吧。
以上,简单跟大家聊了聊几家平台的状况,只是个人总结多少有点狭隘,没那么高普适性,具体还得视自己情况而定,或者各位有其他想法的话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友善探讨一波,咱们互通有无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