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断舍离”电子产品使用协议你愿意签吗?
温州网讯 最近,杭州一所中学学生和家长签署《电子产品“断舍离”协议》引发关注。“断舍离”协议对家长和孩子双方都作出约束,即孩子在上学的周一至周五不得使用电子产品,周末不超过1小时,若要查阅资料需在家长陪伴下完成;家长有权保留电子产品,要以身作则,保证自己不沉溺于手机,不得在孩子学习时观看手机和电视消遣。
“孩子写作业时,你不能玩手机”,这样的协议你愿意签吗?日前记者就此发起问卷调查,510位家长参与了活动。结果显示:超七成的家长表示愿意,给出的理由是“以身作则给孩子榜样”,而实际情况是58.6%的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存在玩手机或看电视情形。
家长热议
以身作则 树立榜样
“如果是孩子自己提出来的,我觉得非常好,现在的人沉迷手机太久了。”市民朱先生建议,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家庭形成爱阅读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特别是有低年级孩子的家庭,这有助于他们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陪伴孩子写作业就得做到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的陪伴不仅适得其反,甚至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榜样。”市民董女士曾在儿子写作业时玩手机,遭到了抗议:“凭什么你让我认真写作业,自己却刷刷抖音、看看综艺,这不公平”。后来,她和孩子做了一个约定:陪他写作业或者他在写作业时,大人就不拿手机、不开电视,而是用杂志或书籍来代替电子产品。这样下来,孩子的心理“平衡”了,写作业的效率逐渐提高,大人也增加了阅读量,无形中营造出家庭和谐的氛围。
也有个别家长选择“不愿意”。他们觉得,小孩的习惯没必要和大人绑在一起。市民叶女士认为,做不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孩子,不然效果适得其反,“做作业是孩子的事情,玩不玩手机是家长自己的事情,只要家长在玩手机时别干扰到孩子就可以,如刷视频时音量很响等。”
有家长说,作业是学生的基本任务,无需对学习环境有诸多额外要求,否则容易养成坏的认知,如“做作业最大,其他什么事情都得退让”等,大人应该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应该克服一切困难。也有家长说,现在的社会,大家都离不开手机,没有必要刻意回避,“何不借此培养一下孩子的自制力呢?”
专家观点
因材施教 松弛有度
“这与我们学校的《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公约》异曲同工。”温州市绣山中学校长林晓斌非常赞同这个“断舍离”协议。她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2021年出台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就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家长的育子责任。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只承担了“监督者”的责任,而忽略了“示范者”的角色,忽略了对孩子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的无声影响。青少年的手机管理问题,基本发生在家庭生活中,也就意味着家长的以身作则特别重要,在孩子面前就算是以手机处理工作,也不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
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崔岐恩认为,好的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家长可根据孩子个性和自制力而采取不同方式。一般而言,孩子心智未成,若自制力差,则需要家长朋友式的陪伴,最好放下手机,营造学习氛围。当然,也要另外留出一小段时间专门让孩子玩手机——这需要约法三章,松弛有度。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
孩子写作业,你不能在旁边玩手机
这份“断舍离”协议,你愿意签吗?
记者: 曾云毕
本文转自: 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来源:温州新闻网-社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咨询及合作:19176699651;yuanshipeng@xxcb.cn。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