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筑牢“防火墙” 善洲林场10年不见烟
头顶树荫密布,脚下松针厚实,林间空气清新,山中故事传扬……善洲林场不仅是我省重要的生态资源,更是杨善洲精神传承的有效载体。为确保善洲林场等重要森林草原资源安全,施甸县扛牢政治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全力筑牢“防火墙”。多年来,施甸县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草原火灾,善洲林场连续10年不见烟。
成立于1988年的善洲林场是保山市施甸县最重要的森林资源管护区,下辖大亮山营林区和摩苍营林区2个营林区,经营管护面积共68310亩。由于树高林密,林下可燃物载量过大,加之干旱无雨极端天气使地表植被干枯加剧,善洲林场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极其严峻。为做好善洲林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施甸县将林场作为重点管护区域,坚决扛牢管护责任,始终保持清晰的政治头脑,立足于“早”,着眼于“防”,层层压实责任,堵住源头保安全,通过联防联控聚合各方力量,不断提升森林防灭火的能力和水平。
林场坚持将防灭火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个人,切实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特别是进入森林防火期,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各项制度,及时与各林区、护林员及涉林单位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60份,真正把善洲林场2个营林区的森林防火责任落到实处。并定期不定期对各林区进行森林防火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年在高火险期,对森林防火高隐患点进行林下割除清除,位于瞭望台的森林防火预警系统全天候进行追踪预警,为善洲林场森林防火提供了技术保障。
林场场长王金波介绍,为堵住火灾源头,切实把好林场入口关,林场在入山路口设立防火检查点,对入山人员、车辆一律实行扫“防火码”制度,做到“入山登记、出山销号”。进入本轮防火期后已有1500余人次扫码入林,并接受防火安全检查和教育,收缴火种,严禁一切火种进山入林。同时,林场加强与周边乡镇的联防互动,每年与周边乡镇签订联防责任书9份,不断完善联防机制。此外,林场不断加强防灭火物资设备保障,配置了风力灭火器、油锯、水枪、防火服等防火设备。持续加强扑救队伍建设,2023年招聘季节性扑火队17人,保山市森林消防支队靠前驻防50人,做到了物资储备到位、人员力量到位,大幅提升了善洲林场森林防灭火的能力和水平。
施甸县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突出重点,全面防范,严盯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人员、重点目标“4”个重点不放松,聚焦“城镇面山、主要交通沿线、善洲林场主要区域”抓好巡护。全县14名县级领导挂乡(镇)、林场,28个县直单位盯片区,13个乡镇领导包村,138个村(社区)包组到户,不断压紧各级关键责任人责任,切实把防火责任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到人,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
强化宣传教育,加强火源管控警示教育,不断提升广大群众遵章用火、依法护林意识。目前,全县共发放《森林草原防火户主责任通知书》9.1万份,签订联防协议39份、责任状299份、承诺书52406份。强化火源管控,做到“见烟就查,见火就罚”,严厉打击野外用火行为。截至3月14日,全县共查处野外违规用火314起。开展技战术和业务知识培训以及实战演练40余场次2900余人。
严格执行24小时双岗值班、领导带班和卫星热点2小时反馈制度,确保政令畅通、信息准确。全县各级相关部门及人员坚持“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坚持小火大打、重兵扑救、安全处置原则,做到第一时间核实情况、第一时间靠前指挥、第一时间组织扑救,努力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