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声丨全国政协委员李文海:为“零工群体”好就业、就好业提供坚实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副市长、民建天津市委会主委 李文海
图片来源/新华社
■ 刘菲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不确定因素增多,“打零工”等灵活就业人数不断增长,相关数据显示,已达到2亿多人。
“零工虽小,却是一个家庭生计所系,也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一环,必须找准切入点,打出政策‘组合拳’,完善‘线上零工平台’建设,打造求职、培训的平台,候工、歇脚的驿站,咨询、维权的后盾,让更多灵活就业者体面劳动、发挥所长、实现价值。”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副市长、民建天津市委会主委李文海对如何让“零工群体”好就业、就好业问题尤为关注。
2022年7月,人社部等5部委联合印发文件,强调强化“零工市场”信息服务,完善“零工市场”秩序维护。但媒体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市面上的零工就业平台体验感不佳,存在功能繁琐、信息失真等问题。由于“打零工”的短期性、临时性、不确定性,大多就业者未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包括临时劳务合同、短期业务外包合同,一旦出现劳动纠纷,不但增加举证成本,自身权益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进一步强化云端建设,创新就业渠道,期待线上平台更加畅通有效。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保障合法权益。”李文海建议,一是优化信息功能,线上平台后台数据与线下劳务市场登记信息及时同步,降低、简化用工或务工登记注册手续,并将在相关部门已登记的失业人员信息同步到“零工市场”线上平台作为后台数据支持,加大双向匹配力度;二是加强学习培训,开展求职者专业讲座,主动学习打破壁垒,帮助“零工群体”熟练掌握查阅电子合同、鉴定企业资质等基本手段;三是加强管理监督,加大对企业用工行为的执法检查,对于不规范、不合理的用工行为及时处理纠正;四是丰富签约形式,做好线上签约功能开发,建立统一平台,督促用工双方登录平台备案、签约,做到用工、务工留痕。
据了解,“零工市场”平台上的用工企业和中介机构繁多,务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时常出现双向管理困难、监管难度大等问题。特别是目前“零工市场”正处于完善阶段,传统线下劳务市场雇用双方未完全履约等问题仍会发生,部分“零工市场”缺少降低相关风险的职能与方案。
李文海建议,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立评级制度。一是建立评级制度,在“零工市场”线上平台引入信用评级制度,包括对用工企业、劳务中介及务工人员的正确合理的评级;二是加大宣传惩戒,对评级良好的企业,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为“零工群体”提供优质选择,对屡屡失信的企业,通过约谈、公开曝光、行政处罚等方式,加大警示力度。
同时,进一步强化服务拓展,探索合作模式。部分用工企业没有为“零工群体”缴纳正式社保,而是用商业意外险、雇主责任险来代替。李文海表示,需要从保险公司层面,优化投保机制,探索短期商业保险、人身意外险经投保人同意即可更换人员机制;从平台建设层面,积极对接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共同研究平台注册、企业“打捆”集体投保模式,即将一定数量注册企业与平台绑定,以平台名义投保,凡是在平台签约的务工者,均视为平台投保的一部分。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