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外卖员汽油浇身点火自伤 ,获救后声称「我要我的血汗钱」,目前情况如何?(江苏外卖员点汽油后续)
谢邀。 “刘项原来不读书”,教员很喜欢这句,提过好几次。 社会底层有很多“蠢”处,精英和小资往往会看得发乐。例如不要五险一金的东莞打工仔,不相信村集体保险的老头老太。 他们似乎只看得懂眼前的钱。对于那些稍微复杂一点的交易,他们仿佛本能般地躲避,哪怕其实是有利可图。 无他,怕了。 这几年的社会治理已经明显进步,年轻人对很多规则充满依赖。但对三十五岁以上的人,这些规则不早之前,像窗户纸一样薄。 即使到今天,广东的厂妹离职,想拿到全额工资还是难事,所以富士康是打工仔的圣地;农村老人们骨子对村集体的不信任,来自当年扒一层皮的村提留乡统筹;而各地从双创到新城规划的各种骚操作,足以让小商户们对任何政策变动都神经紧绷。 说拆就拆,说禁就禁,说停就停。指标驱动下的一刀切,是底层的噩梦。 刘项不是不读书,富士康也有跳楼自杀的诗人。刘项是不信书,因为最终解释权不在自己手里,写在纸上的没用。 所以,只要血汗钱。 但我们很多企业已经明显忘了这点。 劳动力过剩的现实,使得企业习惯了对劳工的各种肆意摆弄。再包装上一些高大上的词汇,还能说成“创新”。 最直接的就是当下普遍的外包,包到劳动关系都不存在了,包出了一个“自愿被剥削”的奇景。但您猜怎么着?没事,这是“灵活用工”。 这难道不就是低水平就业吗? 企业们想的是法律上的干净和财务上的好看,总在条款的文字上下功夫;但打工人心里只想一件事:能挣多少钱。 他劳动,他要拿钱,他心里只有这一个条款,他也只能相信这一个条款。别的条款他没有解释权,他不知道到哪找律师也不知道去敲哪个部门的门,但这个条款他有最朴素的信心: 国家认这个条款。我付出了血汗,我能拿到血汗钱。 这种最朴素的信心也是对国家最坚定的信心,比一百万份精巧的合同还强大,我相信国家不会漠视。 由于事件才发生,具体情况没有太多信息,不好做评价。 但根据家属在筹款平台上的信息:全身烧伤面积80%,三度烧伤,伤及呼吸道。这已经是濒危状态,存活率应该相当低了。 要用这种手段来讨血汗钱,甚至很可能新闻结果出来,只有几万块。这是一起寒冬下的惨剧,烧掉了一个家庭的希望,寒掉了很多人的心。 三度烧伤,意味着伤及全皮层甚至至骨。虽然很多视频里当事人被灭火后还能说两句话,但很可能是因为他当时丧失了痛觉。 我实在无法想象他稍微恢复一下知觉后的状态。 说当事人冲动也好不理智也罢,这些事后口嗨可以先停一停。 面对争端,还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者只能想到这一步:伤害自己、引起关注、讨回权益。 这种状态才是真正的危机。 企业已经足够强大,有成套的法务财务团队,有各种滴水不漏的免责违约条款。作为个体,我们和企业已经是彻底的力量不对称,基本丧失了拉锯的资格。 有房产有家庭储蓄有人际网的中层,懂得如何绕开,实在受委屈了,还有别的选择;但对于底层,他们很可能处于最弱势的一个时代。 因为都不知道该找谁。在如今复杂的交易结构里,责任方都不知道藏在“点一下就签约”的电子合同的哪个角落里。 只能政府下场,必须政府下场,除非政府下场,否则在以后可能的争端里,这种伤害自己的方式只会更多。 社会不怕“故意的恶”,因为这种恶可以明确地针对制止。 社会怕的是“结构性的恶”,因为这种恶,所有参与方都可能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斯斯文文敲键盘时,完全不会想象出来这些结构设计对另一些人的冲击。 要在结构上阻止。总要留一些门,给走投无路的人去敲。